

幼小衔接背景下幼儿园劳动体验课程的探究
作者: 鲁梅摘要:幼小衔接不是提前教授小学知识,而是在幼儿园三年的一日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行为习惯、学习品质和卫生习惯等。幼小衔接是幼儿园和小学两个教育阶段平稳渡过的教育过程,也是儿童成长的一个重大转折。
关键词:幼小衔接;劳动教育;策略;入园准备 幼儿
一、劳动教育与幼儿劳动教育。
劳动教育是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传授正确的劳动观念,以帮助其形成正确的劳动习惯与态度,并具备有一定的劳动能力的教育活动。幼儿劳动教育则是通过游戏、集体活动等多种方式,贯穿于幼儿的一日生活,培养幼儿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意识,能够养成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尊重劳动人民,具备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劳动品质,提高生活自理等劳动技能的教育活动。主要包括自我服务劳动、集体服务劳动、种植饲养劳动和手工劳动这四个方面。
二、幼儿劳动教育的目标
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为依据,我园根据幼儿的年龄段身心发展特点,确定了小中大班幼儿年龄段各类劳动目标。
三、当前幼儿园劳动教育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大部分幼儿园都开设了劳动课,但大多数都是由保育员对孩子进行指导。由于他们自身的专业素养以及知识储备不足,所以对幼儿开展劳动教育的指导和帮助力度不大。
在幼儿园里,幼儿年龄小,动手能力弱,能参与的劳动有限,以自我服务劳动为主,幼儿获得其他劳动的机会不多,周围环境清洁卫生工作几乎是由教师和保育员来完成。幼儿缺乏切身参与劳动的实践体验,习得的劳动技能单一,未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这也就造成了幼儿从幼儿园进行小学后的严重不适应。
四、幼小衔接中开展幼儿劳动教育的重要意义
(一)国家政策导向,提醒我们不能忽视幼儿劳动教育
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在该《意见》中强调劳动教育的重要意义,劳动教育也是我国教育中一项不容忽视的重要内容。让学生热爱劳动、尊重劳动是幼儿园劳动教育的重要任务。
(二)劳动教育价值突出,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指南》中在健康领域方面提出了幼儿劳动的相关教育建议,提到“引导幼儿生活自理或参与家务劳动,发展其手的动作。如练习自己用筷子吃饭、扣扣子,帮助家人择菜叶、做面食等”,明确指出要“引导幼儿生活自理或参与家务劳动”“懂得尊重工作人员的劳动,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也强调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合作,引导幼儿了解自己的亲人以及与自己生活有关的各行各业人们的劳动,培养其对劳动者的热爱和对劳动成果的尊重。
五、、幼小衔接中在幼儿园开展幼儿劳动教育的方法策略
(一)转变教育观念,重视幼儿劳动教育价值。
我们脑海中的教育观念是我们自己对教育问题的理解认识,它会对我们的教育行为和教育活动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我们要弥补幼儿劳动教育在幼小衔接工作中的缺失,首先就要转变以前重“智力”而轻“劳动”的教育观念,重新审视幼儿劳动教育的地位,牢牢把握劳动育人的价值,提高家长、教师对于劳动和劳动教育的认识。
(二)坚持幼儿的劳动主体地位,教师要大胆放手,让幼儿拥有劳动过程中的自主权
3-6岁幼儿的思维主要是以是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幼儿只有通过自己直接动手操作,亲身感知,才能获得直观的深刻的活动体验。因此,幼儿只有在劳动教育活动居于主体地位,才能让幼儿成为劳动教育活动真正的践行者。
(三)根据幼儿各年龄段身心发展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各项幼儿力所能及的劳动教育活动。
3-6岁幼儿身心发展水平虽然不高,能从事的劳动活动有限,但良好的劳动习惯培养却不能因此止步。幼儿劳动教育最主要还是以启蒙为主,《指南》中也提到许多幼儿劳动小目标。从《指南》出发,我们按照幼儿的各年龄段发展特点,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和能力的发展,逐步提高幼儿劳动教育难度,有针对性地开展各项幼儿力所能及的劳动教育活动。
七、结语
有研究发现,幼儿入学后容易出现厌学情绪、上课时注意力不集中、做事情爱拖延等问题,多是由于幼小衔接不当所致。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之间的衔接问题长期以来一直被社会所关注,幼小衔接工作历来是我们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内容。
2021年3月20日,教育部发布《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中,其主要举措第一条就是:幼儿园做好入学准备教育;要求“要有针对性地帮助幼儿做好生活、社会和学习等多方面的准备,建立幼儿对小学生活的积极期待和向往”。因幼小衔接过程中劳动教育的缺失出现的入学后的劳动尴尬现象,不应再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和热点新闻中。让我们重新正视幼儿劳动教育地位,让我们牢牢把握幼儿劳动教育价值,让幼儿劳动教育在幼小衔接的过程中不再缺失,科学全面做好幼儿入学准备工作,为确保幼儿顺利实现从幼儿园向小学生活的过渡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