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寻高中学困生转化之路
作者: 王小平摘要:根据高中学困生的成因及特点,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探寻高中学困生的转化方法。
关键词:学困生; 转化
随着经济发展和教育的市场化,大量的学困生进入普通高中,而社会对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重视并做好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对于一个班级、一个学校甚至一个家庭来说意义重大,也是全面落实素质教育、促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学习和发展的重要手段。
学困生成因分析
在多年的教学中,我发现高中学困生的主要特点是:学习基础薄弱、学习习惯差、学习动力不足、甚至厌学等。以上现象可能有多重原因,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分析:
首先,社会环境的影响。随着各式各样电子产品的出现,互联网涌入生活:快手、抖音、网络聊天、网络游戏、正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学生尤其是学困生自控能力差,一旦沉迷于网络世界就很难摆脱诱惑,不仅学习成绩下降,性格上也会发生变化。
其次,家庭环境的影响。对于县城高中来说,约有一半的学生都是留守儿童,父母可能只在过年的时候才会回来。这就使他们长期处于无人监管学业、得不到父母关爱、缺乏长者引导教育的状态,从而导致学生学习基础薄弱、习惯差;另一种情况是父母对孩子的期望过高:以考大学为目标,用分数来评价孩子,导致学生感受不到学习的乐趣、厌学,甚至影响身心健康。
再者,受学校教育模式及教育方式的影响。随着社会对教育要求的提高,师生背负的高考压力空前增大。为了提高成绩,程式化的教学模式、灌输型的教学方法、课堂知识的拔高、作业量的加大,致使一部分学生逐渐变得颓败,出现“学困”现象。
还有学生的内在原因。首先几乎所有的学困生都有学习习惯差,自制力差、偏科的现象;再者同小学和初中相比,高中学习内容多、难度加大、思维能力要求高,由于跟不上而导致学习成绩下降;还有部分学生心思比较敏感、自卑,因家长或老师的批评指责而自我放弃,久而久之完全丧失信心。
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老师更容易发现优生的优点,而放大学困生的缺点,这种现象不利于学困生的转化。我们应善于运用“赏识教育”,尤其是对于学困生,需要我们有耐心去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尊重他们、爱他们、相信他们会越来越好。
转化学困生的具体措施:(案例分析)
尊重学困生,爱护他们的自尊心。部分学困生往往较敏感、自卑,可能因老师无意的一句话,就认为老师不喜欢他们,无形中在自己与老师之间形成了一条鸿沟。三年前我们班上一男生,人非常固执,与同学相处也不好,各科成绩都不太好,语文尤其差。私底下语文老师也多次说起他学习态度不端正,与他沟通多次,不管是关心还是批评,始终一言不发,过后一切照旧。了解后我也多次问他为什么以这种态度对待语文,他始终冷冷的:“语文太难,学不会。”事后我反思自己改进方法,不再问他学习情况。有次他找我用手机跟家长要生活费,当时已过晚饭点,我随口问他吃晚饭没,他支支吾吾说吃过了。通过他同桌我了解到他没吃晚饭,我拿出一包面、一个火腿肠连同苹果,让他同桌给他送过去。此后我时不时装作不经意的问他最近怎么样,慢慢的他打开心扉,我才了解到他初中时被语文老师误解过,从此就讨厌语文。针对症结,我与语文老师多次耐心与其交流并鼓励,他变化很大,尤其是语文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进步。面对学困生,我想只有尊重和爱护他们,才能消除他们与老师之间在心里上的鸿沟,使他们感到温暖,他们才能把老师当成知己,老师也才能因势利导的帮助他们,转化他们。
对于学困生,我们应善于运用“赏识教育”。学困生并非在各方面表现都差,在转化他们的时候,我们要善于观察,发现闪光点要毫不吝啬的狠狠地夸他们。高一时我班上一男同学,不仅学习不好,而且态度也很差,是老师眼中“典型的坏学生”。物理老师在办公室无意说起:月考最后一道大题很难,班上只有他得了4分(公式分)。此事我记在心里,成绩出来后我特意把他叫来,就最后一题狠狠地夸了夸他,虽然他说当时他也不太理解,但我今天的目的就是:从各方面找他的闪光点夸奖他。此后我逮住机会就在班级里表扬他,虽是高中生但毕竟是孩子,能看出他很努力的等我的表扬。然后我把孩子的变化跟家长交流,让家长一起鼓励、表扬孩子,慢慢的不管是学习态度还是学习成绩他都在进步。对于学困生需要我们有耐心去发现他们的优点,多表扬,少批评,激发他们产生改变自己后进状态的信心和勇气,促使向好发展。
对偏科的学生要有“钉子精神”。高中有一部分学困生,主要是因为极度偏科造成的。在我们学校主要出现在英语和数学两大学科,他们其他学科还可以,但这俩学科只有不到40分的程度,补起来极度困难,如果放弃,一科就跟别人差五六十分,几乎无缘本科。这部分学生不是不想补习,主要是缺乏毅力:学起来很费劲,努力了好久一考试打回原形,容易出现彻底放弃或厌弃这一科。对与这类学生最需要老师全方位的服务及“钉子精神”。根据学生的学习程度,对于过难得知识点可以不做要求,抓适合他们的知识点;注重练习:选择适合他们做的习题,题量要合适一定不能多,对于做过的好题,可以定期拿过来让他们反复做;课下盯住不放,作业要面批面改,注意学习方法和做题方法的慢慢渗透;上课多提问。对他们取得的点滴成绩,要及时表扬和鼓励,使他们确立目标、重拾信心。最重要的是老师和学生都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在高一时我们班上有两名学生英语极差,经过我和英语老师的上述努力,他们在高二下半期,英语成绩已上升到60分左右,虽然不高,但这已经是质的飞跃,重要的是他们现在已有基础,能跟上课堂内容。我相信只要我们坚持下去,高考前接近或突破100分不是问题。
十几载的教育经验使我深刻认识到:爱是最有效的教育手段,只有成为他们的知心人,他们才会“亲其师而信其道”。对于学困生我们要及时主动的走近他们,了解他们的家庭环境、性格、苦闷和才能。多一些耐心和爱,充分肯定他们身上的优点,对于每一次进步,都要加倍去鼓励和扶植,也只有教师有信心、不放弃,才有教育转化他们的可能。
学困生不是一日造成的,在转化过程中,他们的思想行为可能会反复,这是正常现象。转化学困生是一项周期长,涉及因素多,难度大的教学工作。作为老师我们要有耐心,千万不能说一些打击的话语,更不能放弃。我相信只要我们重视学困生的转化工作,寻找合适的方法,那么提高学困生的素质和学习成绩是大有希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