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迎“双减”,切课标,数学作业设计有妙招
作者: 刘慧萍摘要:2021年7月,《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简称“双减”政策)出台,解读后发现“双减”不是“减作业”,而是“优化作业”。次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出台使用,当中强调作业要“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核心素养为导向”。这些都是对作业设计质量、教师作业设计能力有了更高要求。因此,根据学情和学生实际巧妙选编、改编和创编丰富多样的、符合学习规律的、体现核心素养导向的高质量作业,才能既迎合“双减”政策的精神,又切合新课标的要求。现以三年级教材为例,希望从三年级这个布置课后作业的起始年级打好基础,以优质的作业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发展数学素养,提高教学效益,促进“减负增效”的目标实现。
关键词:实践操作 巧编精炼 新颖 合作 减负增效
优质的数学课后作业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和延伸,促进学生更好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获得良好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提高教学效率。2021年7月,《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简称“双减”政策)出台,提出“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的工作意见,并对“作业管理机制、作业总量、作业质量、作业指导、作业时间”五个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1]次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出台使用,当中提出了“设计丰富多样的习题,满足巩固、复习、应用、拓展的学习需要;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满足不同完成作业方式的需要。”[2]这些都是对作业设计质量、教师作业设计能力有了更高要求。因此,根据学情和学生实际巧妙选编、改编和创编丰富多样的、符合学习规律的、体现核心素养导向的[3]高质量作业,才能既迎合“双减”政策的精神,又切合新课标的要求。
一、变书面计算为实践操作
书面作业太普遍了,难以激发学生兴趣。实践操作的作业能使学生把数学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有助于对一些难以讲清的问题的理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练习中有一类能力提升层次的求时间问题:一根木头锯断要用3分钟,锯成 5段要用多少分钟?这道题主要不是考查计算能力,而是考查是否理解锯开的次数比段数少1这一巧妙之处。许多学生不假思索列式3×5=15,认为锯成5段要用5个3分钟导致错误。为了帮助学生理解这一巧妙之处,我把题目稍加改动,变成便于实践的操作题,在操作中发现锯的次数要比段数少1,5段4次就够了,正确列式解答,同时获得生活经验,归纳同类问题方法,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开拓了数学思维。
作业设计示例:
一根青瓜切断要用3秒钟,切成 5段要用多少秒钟?自己尝试切一下,再计算。
二、变重复训练为巧编精练
重复机械的训练加重学生负担,收效甚微又使学生疲惫不堪。精编精练才能让学生真正减负,达到短时高效的目的。
在学习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认识小数》一课时,要重点掌握小数的读法:整数部分按照整数读法来读,小数部分要一个数字一个数字来读。学生读错的比比皆是,原因是习惯了整数的读法,总是把小数部分也按照整数的读法来读导致错误。课后练习里面的题目也无法帮助区别两部分读法的不同,这样的习题只有通过大量重复训练才能达到准确读出的目的,如:
3.25 读作:( ) 10.50 读作:( )
11.88 读作:( ) 24.76 读作:( )
不同的部分不同的数不同的读法,统统不同,学生怎么短时间分得清怎么读?教师可以把读数改为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相同,相同的数凸显了读法的不同,这样精心巧妙的练习,学生只需精练几题就能迅速掌握小数的正确读法,减轻了学生负担。
作业设计示例:
25.25 读作:( ) 50.50 读作:( )
18.18 读作:( ) 76.76 读作:( )
三、变刻板练习为新颖游戏
毫无新意的刻板练习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新颖的数学游戏让学生在玩耍中轻松掌握知识技能,加深印象,提高学习效率。
学完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轴对称(二)》一课后,要求达到认识、判断轴对称图形,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并发展空间想象能力的教学目标。课后练习多是判断轴对称图形,或者给出图形一半要求画出另一半的刻板练习,不利于吸引学生。教师可以把练习变为新颖的找茬游戏,在快乐的游戏中,学生想象轴对称的影像,通过纠错进一步认识和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点,既有成就感,又培养了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作业设计示例:
找茬游戏:图B是图A在镜子中的影像,但图B有4个地方画错了,请你圈出来。
四、变独立完成为合作探究
独立完成不利于意见和经验交流,合作探究有助于互相帮助,思维在交流中碰撞,互相启发,各有所得。
学完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长方形的面积》一课后,需要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巩固长方形面积的测量和计算方法,课后练习多是让学生估一估,量一量,算一算长方形的面积或以解决问题的形式计算长方形面积。
如:1.估一估,量一量,再算出下面图形的面积。
2.长方形游泳池的长是30米,宽是18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统观整个单元,《长方形的面积》一课是要为后面面积单位换算积累经验。统观整套小学教材,本课还要为五年级的体积学习打基础。单纯的测量和计算书上的图形面积无法体验大单位,而学生个人独立完成对中下层学生来说难度较高。教师可以布置学生合作探究,把优生和后进生配好组,由优生带动后进生,合作进行测量并计算较大面积,使优差生各有所得。
作业设计示例:
你能想办法测量操场的面积吗?要用到什么工具?和同伴一起合作试一试。
结语:
作业的设计要紧密迎合“双减”政策,切合新课程标准,以学生为本,使学生人人有所得,获得良好发展。我们希望从三年级这个布置课后作业的起始年级打好基础,以优质的课后作业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发展核心素养,提高教学效益,促进“减负增效”的目标实现。
参考文献:
[1]《“双减”中的“减”“增”关系辨析》,叶志忠,《师道·人文》,2022
[2]《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
[3]《多元课后助力“双减”,精准服务放飞梦想》,吕云辉,《教育》,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