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业设计之如何落实分层作业
作者: 王金颖 郑小艳五年级的数学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分水岭,学生会在各方面呈现差异,尤其是成绩会出现明显的分化。考虑到下学期就要进入六年级了,鉴于此,我就考虑在布置作业方面要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不同类型的作业,当然我也希望这种做法可以得到家长的理解和配合,更重要的是能提高孩子们的成绩。
分层作业源于差异。孔子曾说过:“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孔子将人分为几类,充分注意到了人的差异与层次。心理学也建立起了“差异心理学”,这也就导致了学习上的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分层作业的目的就是使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在原有基础上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
分层作业有多种分层的方式,最终目的都是帮助、促使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有效地完成作业,在原有水平上获得发展。学优生在巩固基础知识的同时提升思维的品质,中等水平学生在保证基础知识扎实的情况下有较大的进步,学困生确保能掌握课标设定的教学底线,且保持对学习的兴趣。
分层作业在精不在多,在准不在全,满足不同学生学习数学的需求。一般可分为:基础性作业、提升性作业和拓展性作业。
基础性作业即基础类必答题,旨在巩固“识”,加强课堂教学与作业的一致性,指向教学目标,完成基本的学习任务,查漏补缺,夯实基础,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提升性作业即提升类选答题,旨在发散“思”,是以选做题的形式呈现,注意了作业量以及作业的深度和宽度。鼓励学有余力的同学跳一跳摘果子,迈向数学学习更广阔的舞台。因此,“提升性作业”更注重发挥让学生尽力获得最优发展。
拓展性作业即探究类自选题,旨在深度“学”,是指向学生综合素养提升的跨学科、跨课时、实践类等作业,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创造热情。
在班级里我设置不同的学习群,对于平时成绩较好的孩子设置“拔高”群,自选或老师选择一些拔高类型的题目,每天练习几道题,思维拔高。对于成绩稍微弱一点处于中等偏下的孩子,设置“加油”群,选择一些较为基础的题目,目的是想让他们把基础夯实。而对于班级的学困生,设置“帮扶”群,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并没有放弃他们,而是想方设法帮助他们把成绩提高。
作业是一个学生的思维旅程。它是学生学习知识、认识社会、提升自我的实践活动。而通过分层作业的设计,丰富学生的快乐体验,让其思维旅程更为丰富精彩,是我们期待达成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