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文明播撒校园,让道德滋润心田
作者: 张兆明学生作为现代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肩负着建设祖国未来的使命,承载着中华民族发展的希望。中学生思想道德的发展不仅与个人的前途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还关乎着整个民族的命运。如何充分发挥学校的主渠道教育功能,切实抓好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滨海县玉龙初中坚持德育为首,重抓师德教育,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积极开展实践活动,建立健全 “三结合”教育网络,通过这些方式,在学校教育工作实践中不断开创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核心——坚持“德育为首”
“百行德为首”,只有明确德育工作的重要地位,认清历史使命,才能在学校教育中发挥德育的自身功能。多年来,学校始终坚持以德治教,按照党的教育方针,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贯穿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对学生加强思想道德教育,不同年级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和实际,为使各年级学生都能受到“对症”的教育,学校以初一、初二、初三年级各自面临的形势和特色,为每个年级学生量身定制了道德教育内容。
初一年级学生刚刚入学,学校对初一年级学生进行以培养良好习惯为主的养成教育。从新生入学教育入手,以军训的方式规范学生,并组织学习《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校纪校规,了解校史校情,利用国旗下致辞、板报、橱窗和专题活动,对新生进行爱校教育、理想教育、感恩教育、诚信教育、责任教育等,使新生尽快转变角色,适应新环境,从而以饱满的热情和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投入学习生活中。
初二年级学生在校一年已经熟悉了校园环境和各项要求,面对各种学习和生活压力,容易出现心理亚健康问题。学校针对初二学生开设心理辅导课程和心理健康咨询室,使学生舒解压力,保持健康积极心态,并通过品德教育培养他们的优良品德。
初三年级学生就要毕业,学校通过演讲比赛、征文活动、荣辱观教育等形式,对他们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加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纪律和法制教育,开阔毕业生视野,调适毕业生心理和情绪,并通过全体师生动员大会明确学生的奋斗目标。
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基础——教师师德教育
教师师德教育对中学生的思想道德的最终形成起着关键作用,正因为如此,必须加强教师师德教育。
新学期开学,学校都要举行教师宣誓仪式开展师德师风大讨论。同时,组织教师利用每周一晚进行理论学习,用讲座形式由支部一班人轮流开课。在每一个人的讲课中,都插有开展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方面的内容。要求教师写出心得体会,号召教师积极参与县教育局举办的师德师风建设征文活动。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与善及,教师的心灵得到了洗礼,情感得到了升华。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师德是教师教育的灵魂,爱是教师最美的品德。多年来,学校一直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培养高素质师资队伍,教育引领广大教师做“四有”好老师,加强师德养成、师德考核、师德奖惩,在师德典型选树等方面下功夫,坚持在教职工中广泛开展政治理论和师德、师风的学习,提高素质,以高尚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征服学生。
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关键——校园文化建设
良好的校园文化是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重要保障,是学生产生良好情感和健康情绪状态的先决条件。学校狠抓校园文化建设,创设优良的环境,对学生进行思想意识,情感道德的熏陶。走进教学区,一阵浓郁的环境文化的气氛迎面而现,日常行为规范评比栏中,记录着全校各个班级一周来的发展和变化,它时刻激励着每一位学生比学赶帮,积极向上,为集体争光,学校厨窗的黑板报、宣传窗常常更新,它传递着校园新的亮点,折射出师生丰富多彩的生活。校园里,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具有育人功能,学校让“学校的墙壁都会说话”,让学生感悟、理解、思考,净化灵魂,升华人格,完善自己。教室里,通过在教室“展示台”里展示班级目标、班主任寄语,让“展示台”成为学生学习的舞台。通过这样浓浓的文化气息熏陶,学生从中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规范学生的品德行为。
学校还结合元旦、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进行乡土、民俗文化教育,厚植家国情怀和忠孝礼仪知识,营造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为更好地传承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学校扎实推进“红色教育进校园”,不断加强对学生崇高理想、高尚情操、优良传统和党的知识教育。
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重点—开展实践活动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开展实践活动成为中学思想道德教学中的一种新教学形式。由于社会实践活动在锻炼学生品格和意志、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人们对这一教学形式也投入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
每年学校以“学雷锋活动月”为契机,积极开展“弘扬雷锋精神,参与志愿服务”主题教育活动。
清明节,来到烈士陵园开展“缅怀革命先烈、传承优良传统”系列活动。让学生感受幸福生活的不易,从而倍加珍惜,刻苦学习。
母亲节、教师节,组织学生进行感恩母亲,感恩教师活动。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懂得感激父母、感激老师、感激他人,激发起学生孝敬父母,崇尚师德的良好品德。
国庆节,开展“迎国庆,颂党恩”演讲比赛。通过活动,激发了学生的爱国之情。学校多次组织学生参加爱国歌曲合唱比赛、朗诵演讲比赛、绘画书法比赛等文艺活动,以丰富的校园生活,培养学生能力,锻炼学生身体,发展学生个性,陶冶了学生情操,提高了学生的素质。
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基石——建立健全 “三结合”
中学生良好品行的形成是学校、社会、家庭三个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中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必须与家庭教育、社区教育紧密结合,互补教育因素,整合德育力量。为此,学校建立了学校、级部、班级三级家长委员会,学校积极组织“大家访”活动和召开家长会,加强学校与家庭的联系,通过家长座谈会、家教培训和经验交流,有针对性地开展家校互助工作,把家长好的经验方法上传到学校网站德育专栏,通过专栏收集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加强学校、家庭、社会的沟通联系。在社区,学校还建立了多个德育基地,每年的重要节日,均组织学生赴基地参观学习,听革命前辈故事,对学生进行传统教育。通过德育基地活动、社区活动、家校活动等,开发德育资源,拓展社会实践内容,优化德育过程,让学生在参与中经历体验,在体验中走向成功。通过教师、家长、学生、社会、紧密合作、互相配合,形成积极的教育合力,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关爱,都取得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