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双减”有力度 更有温度

作者: 赵才广

国家“双减”政策,以生为本,回应关切,遵循规律,促进健康,提升质量,有力度,更有温度。我校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从课堂教学、作业管理、课后服务、活动增趣、家校协同等方面,多措并举,综合施策,将“双减”作为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质驱动力,努力减轻学生负担、减小教师压力、减少家长焦虑、提升育人质量。

一、健全机制有力 执行有温度

学校在充分学习宣传各级“双减”文件及相关会议精神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实际,先后制定出台了《课后服务实施方案》《作业管理制度》《双减工作考核督查方案》《教育教学多元评价实施方案》等相关制度。为了落实这些制度,学校重抓“向领导班子管理要绩效”的看齐意识和争当“兢益”教师的绩效争优意识。具体落实三个“全部”:学校领导班子全部站到课堂教学一线、全部率先在各年级各学科上“减负增效”课,教学管理人员全部沉浸教研,在每周半日研修课上带头用具体课例、报告引领教师学习新课标,更新旧观念,全面推行“费曼”教学模式,优化三单四路课堂教学模块,提升“三维六度”,减负不减质,增效不增压。

二、过程管理发力 关爱有温度

强化作业质量管理。坚决执行作业管理“四必”、“五不”。“四必”:作业必须公示,布置必须批改,练习必须讲评,错误必须订正;“五不”:不布置重复性作业,不布置惩罚性作业,不布置超时超量作业,不在手机上布置作业,不给家长布置作业。每位老师都有作业试做本,凡是给学生布置的作业,老师提前试做,这样可以保证老师布置作业时,练习有目标,难易有梯度,数量有控制。

实行推门进班听课。改变过去都在录播教室、多媒体教室、会议室听课;改变排班式、轮流听课上课;改变过去都是听骨干、能手的示范课。力推带着问题任务随机推门走进教室听常态课。除了深入了解教师课堂教学样态,研究教师课堂教学过程中减负的策略和实践情况,还要了解班级管理状况。从班级文化建设到学生学习生态,从课前预习交流到课间学生习惯养成,都能随机采集大量“双减”工作终端落实情况的信息,引导更多的管理人员和一线教师走进不同风格的班级,感受不一样的课堂范式和教室文化,从中萃取出减负增效的营养元素。

1、注重互学互鉴互动。在组织教职工深入学习国家、省、市、县落实“双减”文件的基础上,积极组织大家开展广泛深入地讨论,引导各学科教师充分结合课堂教学、学生辅导、课后服务、作业管理、学情反馈、家长认可度积极开展讨论交流和微课题研究,努力探索在双减背景下减负增效。

2、增强课标课程意识。落实双减工作是执行党的新时代教育方针,明确立德树人宗旨,推进五育融合的重要举措。学校在开齐开足德智体美劳课程的基础上,重点在“开好”上下功夫。除了加强国家课程的实施和管理,学校还根据地方实际,大力开发适切性强的校本课程。

3、推行预习作业双管。学校针对年级学科特点研究制定课前预习管理方案,在确保学生书面作业不出校园,学科课后作业不带回家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注重学科拓展阅读。同时学校在为所有有课后服务要求的学生提供课后服务的基础上,强调教师在课后服务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指导必须遵循指导性和针对性相结合,共性和个性相结合,诊断反馈和拓展延伸相结合,学科和体育、美育相结合。

三、内外资源用力 润心有温度

为学生减负,为家长松绑的前提是学校和老师首先要扛起新时代教育育人铸魂的责任。学校从党和国家人才培养的需要出发,既培养学生品德,又发展其心智;既涵养其文化,又野蛮其体魄。

1、社团活动。社团活动主要以培养兴趣特长为主,开展了篮球、古筝、电子琴、合唱、手工制作、书法、素描、经典阅读、快乐英语等20多个兴趣小组,努力让每一位学生都能结合自己的爱好发展特长,找到自信,体验成功感和幸福感。每周三的延时服务为无作业日。延时服务期间,跨班级,跨年级,整合师资,开展社团活动。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特长和发展需要,申请调整。

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为校园文化注入新活力。传统文化进校园、乡土文化进校园,非遗项目进校园,名师名家进校园。社团活动中,孩子们由陌生到熟悉,由笨拙到娴熟,由幼稚到精美,都是一种进步,一种成长。“6·21国际乐器演奏日”、校园艺术节,安塞腰鼓方阵、竖笛方阵,葫芦丝方阵,非洲鼓社团,古筝社团、篆刻社团、面塑社团、武术社团……孩子们阳光灿烂,家长们夸奖点赞。

2、“创意阅读”。将学生的课外阅读成果以“博雅银行”的形式储存起来。每周将阅读的篇目和页数存入银行。学期末,可以去学校兑换奖品,获得相应的称号。在每年的世界读书日期间举行“快乐读书节”,将阅读成果与技能展示相结合的“指尖上的阅读”,既锻炼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也让孩子们学会了表达与交往。学校先后开发出《小学生经典诵读》、《趣味数学》《小学生礼仪读本》《品读阜宁》、《善德益林》、《民风、民俗、方言》等校园读本。

3、劳动教育。在学校,建立种植实践园区给学生进行种植,学习种植知识,渗透劳动教育;在家里,积极承担起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拖地、做饭、洗碗、洗衣服、整理房间等等,成为“居家小主人”。节假日布置劳动作业,拍照片或视频在家长群中展示,学校做成公众号宣传推广。

4、体育课程。通过大课间和课后服务等室外活动,保证学生每天活动一小时,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运动技能。军体操、阳光礼仪操,曳步舞,小小篮球,创意跳绳……到处喷发着青春和活力。学生还把体育锻炼延伸到校外,每天晚上益林人民公园的篮球场,市民广场的曳步舞区……到处可以看到我校学生的身影。

四、家校协同聚力 亲子有温度

双减工作必须要做好广大家长的宣传引导,从政策解读到教育改革变化,从成人成才理念到家庭教育观念,从习惯养成到身心健康,通过家长学校的宣传培训、专家名师的专题报告,真正让家长放下包袱、认清形势,遵循规律。积极配合学校把成长的主动权还给孩子,把健康活动、社会实践的时间、空间交给学生。

学校通过家长会、微信公众号等,宣传学校的“双减”措施、教育理念和阶段成果。学校定期分年级举行家长会,由校领导做讲座。分享家教经验,宣讲家教策略,宣传落实“双减”政策的必要性和时代要求。现在学校延时服务到位,同时,因为家长的陪伴增多了,亲子关系更融洽了。

双减落实有温度,更有力度。未来,学校将始终坚守学校教育主阵地,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不断探索新的方式方法,从而创设家长放心、老师安心、孩子开心、社会暖心的教育服务新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