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入推进“立德树人”育人目标
作者: 曾长松【内容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深入推进,国家和社会对德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目标,然而由于家庭社会学校教育的影响,严重制约了德育教育的发展,为实现德育教育与社会发展相统一,深入推进德育教育的革新迫在眉睫,主要从思想上深刻变革,方法上力求变革,主要从优化学校德育工作体系,灵活运用德育教育方式,关注学生个体差异,适当增加道德教育的实践考核内容等方面进行探索创新,以期精准实现立德树人目标,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立德树人;德育;农村;改革创新。
“培养什么人”以及“怎样培养人”始终是教育的永恒主题和根本问题,国家正在试图回答这样的问题。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要坚持立德树人。在某种程度上讲,立德树人是对“培养什么人”以及“怎样培养人”的一种积极回应。在当前教育改革的背景下“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尤其是在今天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意蕴更为深远悠长。
一、提出“立德树人“的背景
立德树人是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华文化主要是伦理道德文化。现在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有着特定的内涵和时代的意义,这对增强民族的认同感、文化的归属感有着极大的提升作用以及对十八大提出的“四个自信”以及“两个百年”目标的实现有着极大的基作用。去年,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正是进一步对这个问题的深化。
二、目前农村学校立德树人育人现状
(一) 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对德育教育的影响
良好的社会风气和环境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基础和关键。然而随着城镇化进城的加速推进,城镇外来人口越来越多,环境相对复杂,加上思想认知水平和社会实践程度限制,容易让德育教育在社会舆论导向中走向偏差,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二)学校教育对德育教育的影响
学校是对学生进行系统德育教育的主阵地,也是形成良好道德品质的关键。然而部分班主任思想观念陈旧,忽视德育的重要性,在多年传统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下,有些班主任的目光依然停留在学生的学业成绩上,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德育,对学生德育素养的培养不够重视,也影响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
三、针对以上现状深入推进德育教育改革创新的探索
(一)班主任要强化思想认识,提升自身专业素养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德育成为了焦点。作为德育工作的先行者, 班主任对德育的重视程度以及具备的专业素养直接关系着德育的效果。班主任要紧跟时代发展步伐,革新思想观念,深研相关的方针政策,利用多种手段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提高德育能力,以德塑身,以德育人,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创新德育的教学形式,彰显德育的独有价值,促进学生和谐、健康发展,为了回应如今教育变革的新形势,教师应时刻牢记教育初心,秉持终身学习的奋进姿态,仔细研读新德育大纲、教育 学、心理学等方面的资料及书籍,依托生活积累多样的德育素材,努力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为做好德育工作沉淀自我夯实基础。
(二)优化学校德育工作体系,灵活运用德育教育方式
当前的农村学校中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仍普遍存在。为此,农村学校德育教育工作者应当明确德育在素质教育中的核心地位,认真贯彻落实德育教育,并根据学生的德行现状优化学校德育教育方式,松学、系统且全面的德育工作体后选取合理的教学内容,应用系。学校应当先制订德育实施计划灵活的教学方式和科学的评价体系,努力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三)实施家校协作,构建德育合力
提高德育管理质量,仅仅依赖班主任的管理并不能达成目标,还需要发挥家长的作用。所以,班主任在德育管理中可以组建家长微信群,并在微信群里转载育人故事,让家长了解最新的教育政策,使其意识到德育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转变不当行为,为孩子作出表率。另外,班主任组织家长会期间还要细化德育管理内容,让家长意识到言传身教对孩子的影响,并愿意主动配合班主任的德育管理工作,在相互监督及共同指导中端正学生的不良行为。
综上所述,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班主任应意识到德育教育的必要性,在教育活动中以立德树人为指导,创新德育管理模式,为提升学生的德育素养创设条件。教师还要更新德育教育内容,丰富德育教育形式,和学生家长联合监督学生,借助网络平台传播正能量,精准实现立德树人目标,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