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析核心素养下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探究
作者: 张绪欢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高中物理教学也应该随之发展。物理教师应该改良自己陈旧的教学方法,研究发展新的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所以,本文将研究核心素养下高中物理课堂教学。
关键词:高中物理;教学;方法
从学科核心素养的制定到落实,本质上是从“培养什么样的人”到“如何培养这样的人”的转变,如何让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在物理教学中真正落地实施,是当前推进物理课程改革必须面对和思考的问题。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和学科核心素养的背景下,中学物理教学有哪些新的走向呢?
一、目前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的高中课堂教学中,存在着学生兴趣不高、教师教学方式死板等问题,具体来说,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教师只注重对课本知识的传授,对于公式和定义,要求学生死记硬背,从而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创新能力;二是教师只注重对科学知识的强化训练,而不会从整体上把握现象和本质的练习,学生只是知道题目的计算公式,但是不明白具体的科学含义;三是一味注重对科学自然规律的把握,而不会详细讲解规律的来历和局限性。比如在对光的波动性和粒子性的讲解中,只是说明其是存在的电、磁的规律,而没有深度上讲解其本质上的一致性。
二、新课改革背景下提高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意义
高中学习是每个人整个学习生涯中最重要的转折过程,其学习成绩决定学生大学院校的选择和人生道路的选择。高中生对于学习还是具有一定的积极性,对于物理这门课程的重要性,也有着充分的认识。但是高中生的学习成绩同时也存在这两极分化的问题。
三、关注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
物理教学要基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展开。布卢姆在《为掌握而学》中阐述了学校学习理论中的主要变量,分别为学生的特征、教学质量以及学习的结果。学生的学习特征包括认知准备状态和情感准备状态。在教学中,要关注这两种状态。奥苏伯尔提出了有意义学习理论,其实质在于符号(语言文字及其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性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四、具体措施
(一)使学生由被动变主动,积极参与课堂教学
传统的教学方式中,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常常对教师灌输知识的过程感
到枯燥乏味而产生厌烦,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要改变这种现状,教师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参与课堂教学。另外,在课堂上通过引导的方式组织学生进行交流、探讨、归纳、总结。
(二)创设课堂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并不表示教师失去了作用。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应采用恰当的手段引领、启发、激励学生自主学习。兴趣是最好的导师,要想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主动求知,学生对所学内容必须感兴趣。我认为创设生动的课堂情境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热情。其次,设置问题情境也是一种好方法。问题可以在导入新课时使用,也可在教学中穿插使用。
(三)进行协作探究式教学模式反思
1.开展协作探究式教学活动一定要准备充分。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充分考虑到各种问题情境的设置是不是合理、活动的流程是不是清楚。在教学活动中要重点引导学生对新的物理情境与已有知识的联系进行了解,引起知识迁移,最终得到有效的结论。
2.考查清楚学生的知识基础是否足以帮助他们达到活动的知识目标与能力目标。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老师应做好相关知识的铺垫,以此作为基础。对待不同的学生要具有针对性,对于学习较好的学生,应该鼓励开展深入分析,对于学习较差的学生,要重点巩固其基础知识,并在活动中应随时关注他们的学习情况,及时对学生进行帮助。
3.建立好小组协作学习的机制。在教学中要明确小组协作探究学习的重要作用,并且要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集体协作意识,每个学习小组的成员都要积极参与学习中,开动脑筋、手脑并用,争取让人人都有所进步。
(四)帮助学生树立信心,促进自主学习
物理学是一门前沿科学,在高中课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是许多高中学生感觉物理抽象难学,并对之望而生畏,不会学也不敢学。所以,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他们学习的驱动力,有效发挥其自主性和积极性。首先,教师要设法与学生之间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创造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以更好地发挥学生的思维想象和创造力。
(五)重视学生主体地位,强化核心素养的培养
高中物理教学中,物理教师要提高对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视,关心学生本体发展,训练学生进行创新,帮助学生构建自我发展机制,不能单纯地传授重视,因此教学中一定要体现出学生主体性,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教授“自由落体”知识的课堂上,教师设疑:重的物体一定下落得快吗?你能否证明自己的观点?
结束语
到了高中阶段,物理科目内容难度升级,对学生来说学好是十分困难的。再加上多数老师仍然应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感觉教学枯燥、乏味,因此学习质量低下。为此,作为一名高中物理老师,我们有责任探究更加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以不断提升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