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会低年级孩子与同学相处
作者: 李玲现代大多数家庭都是好几个成年人养一个或两个孩子,有的两个孩子之间年龄差还特别大,而且每一个孩子都特别受宠爱,导致很多孩子与同龄人交往的能力在家里没有得到锻炼。当孩子开始独自走出家门到了学校成为一名小学生之后,首先面临的就是要学会与同学相处。
本学年我就接手了一个特别的"二年级",班级里多数孩子都不能也不会与同学相处。有的同学比较内向,不喜欢与同学说话,交流沟通;有的很想和同学一起玩,但不知道怎样与同学相处,总喜欢动手打人,玩着玩着给别的同学一拳或者一脚,时间长了同学们都不愿意与他玩;还有的孩子互相玩时总喜欢你拉我推,由于没有轻重,解决问题的事时有发生。作为低年级的班主任怎样才能教会孩子们在校与同学相处,是需要我们思考的话题。
我认为就要引导学生在特定的情景中(课堂教学、活动、实践等),在与他人的心灵对话、人格碰撞中体验美好人性,塑造美好人格,进行小学生人际交往的心理辅导与交往实践指导。倡导一种平等、团结、友爱、互助、理解、信任、谦让、宽容,共同合作的新型交往关系。
第一:消除部分孩子的霸王意识。如今家庭里小孩子越来越少,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亲戚朋友,父母家人都特别宠爱这为数不多的孩子。个个都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宠爱有加,体现出自我为中心。有的孩子习惯了家长的夸奖,觉得自己的能力很大,到哪里都想称王称霸到学校后把这种习惯也带到了班上比如,遇到事情得理不饶人,凡事不愿意吃亏,别人打他一下,他非还回来不可,甚至有的父母害怕自己的孩子受别人欺负,还会教导孩子,逼着孩子必须还手回去。孩子有这种表现就是无视他人存在的结果,眼里只有自己,这跟家长过度地偏袒自己的孩子有关。还有的家长对赏识教育情有独钟,却又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夸奖孩子的话语超过了孩子能力的边界,不利于孩子形成真实的自我感觉,他的自我是虚夸的,所以他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成长过程中会多碰很多钉子。有的孩子犯了错误被老师抓住了把柄,在老师面前还狡辩,老说别人的不是,从来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每当这些时候,我就会告诉孩子:每个人都生活在一个团队中,在这个团队中都有一定的位置,但是这个位置是默默努力建立的,而不是靠欺负、打压其他同学争来的。告诉孩子有成为强者的想法没错,但是要恰到好处地示弱,给别人留有余地,这样才能与人和睦相处,才会受到他人的喜欢。
第二:培养孩子善良的天性。人之本性为善,相信每个孩子都是善良的。小孩子喜欢看动画片,从入学初我就经常让孩子们看《弟子规》动画片,每集看完后都要让孩子们说一说从故事中受到的教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善孩子则善,父母恶孩子则恶。父母善待家里人,积极帮助不幸的人或者正在遭受苦难的人,孩子看在眼里,也会那样去做。孩子小,有的孩子生活不能自理,比如鞋带松了不会系鞋带,有的同学会主动弯腰帮助同学系上。有的孩子总是不会收拾自己的文具到上课找不是找不见笔,就是找不见橡皮,我就会鼓励身边的孩子借一支笔给他用一用或者橡皮借他擦一下。有些孩子个人卫生总是做不好,才扫干净的地,不是书包掉地上了。就是作业本在地上不知道捡,每当这时我就会鼓励旁边的同学帮他捡起来或者整理一下。然后我就会当着全班孩子的面去夸奖这些主动帮助行为习惯有困难孩子的同学。这时我就夸奖孩子们的善良,热心,懂得照顾同学。当孩子能够理解他人,愿意帮助他人的时候,老师就要告诉孩子,善解人意的人会有好报。总之,孩子能够诚心待人,不蒙不骗,才会成为一个善良的人。
第三、教会孩子与人分享,共同合作。自私是现在孩子的通病,在孩子眼里,我的就是我的,我凭什么给你吃、给你玩,大脑里没有一点分享的概念以致占有欲特别强造成缺乏与人交往、合作的机会,他们或多或少的与群体不融洽,其实分享是一种互利行为,我们应该让孩子明白,分享不是失去而是互利。分享体验了自己对别人的关心和帮助,同样,别人也会关心和帮助自己,大家相互关心,爱护,体贴,就会觉得温暖和快乐。人是生活在集体之中的如果不学会分享,就不会有小朋友和他玩,就会很孤独。只有学会分享,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才会更有意思,才会交到好朋友。更何况教室图书角的书是给大家看的,操场上的篮球是给大家玩的,必须和大家分享。如果在孩子的游戏和生活过程中,孩子出现的争执,教师也不要过早贸然插入批评或者帮助解决,而应该学会观察孩子,引导孩子学会轮流,协商等交往规则,体验分享与合作的乐趣,提高社会性交往的能力。泰戈尔说:"唯有具备强烈的合作精神的人,才能生存,创造文明。"孩子迟早要走上社会与人合作,合作是在利益共享基础上的能力互补,需要相当的包容心和忍耐性。在社会上,一个人越是懂得分享,就越能够与更多人合作。在家里,家长如果不想让自己的小公主、小王子,将来是一个只会索取不懂给予的吝啬鬼,那么从孩子小的时候就交给他如何分享:家里好吃的,不让孩子一个人独享,让孩子给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留一份;做家务的时候,孩子也要承担一部分;父母做事,让孩子打打下手;家里来了客人,让孩子参与接待……尽可能让孩子少获得、多付出。
在孩子们的世界里,应该是充满着童趣和友爱的,孩子们之间也有他们之间的相处之道,做教师的应该让孩子从小学会宽容与谦让,也可以教他一些与人交往的技巧。这样,在他有朝一日踏上工作岗位,进人社会之后才会从容地应对人际交往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一个宽容,大度,处处能与人为善的人,一定是一个有着良好人际关系的人,能给周围的人带来快乐的人,同样,他也会比那些自私的人享受到更多来自他人的尊重,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会得到更多的帮助和指引。我相信通过上面的三种方法,持之以恒地教育,孩子们会有改变的,肯定能够学会与同学和睦相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