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教学传统文化融入途径探析

作者: 罗学连

摘要:传统文化融入中职语文教学中,有助于中职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传统文化的精华,提高文化素养。文章分析传统文化的内涵,探讨语文与传统文化的关系,指出传统文化融入中职语文教学的措施,以提高中职学生的文化素养,为国家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中职;传统文化;语文教学;应用型人才

语文作为一门文化基础课,在提高学生科学文化素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因此,中职语文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有助于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传统文化的精华,提高文化素养,成长为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一、传统文化的内涵

每个国家都有其独特的传统文化,它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现,不仅是先辈们给予后人的丰厚遗产,更是民族的精神图腾。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丰富,从语言的角度来看,汉语是一种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文字,具有悠久的历史,也是国际语言之一;从文化典籍方面来看,中国古代典籍的数量在世界排名中名列前茅,而且涉及内容全面,涵盖人类文化方方面面;从科技工艺层面来看,有闻名世界的四大发明;从艺术层面来看,中华传统艺术包含雕塑、书法、戏曲、音乐、绘画、楹联等;从宗教信仰层面来看,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提倡信仰自由;从学术思想层面来看,有孔孟之道、老庄思想、墨家学说、法家学说等,它们均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揭示了中华民族先贤的无穷智慧。

二、语文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在国际上的地位不断提升,与西方国家的经贸合作也日益增多。在这样的背景下,中西方文化不可避免发生交流、碰撞,也衍生出一些社会问题,如个别人忽视传统文化,盲目追捧欧美文化等。而语文教学则是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要手段。众所周知,语文学科具有人文特性,它与传统文化关系紧密。一方面,语文作为传统文化的传播工具,具有弘扬和继承传统文化的作用。另一方面,传统文化是语文学科的灵魂所在,二者是不可分割的整体。传统文化是经过历史考验的,其对人们的思想、行动、文化在一定程度上都有指导意义;传统文化可以提高世界人民对中国的重视程度,使世界人民加深对中国的了解。

三、传统文化融入中职语文教学的措施

1.要转变传统教学观念,提高教学质量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转变传统教学观念,避免一味的填鸭式教学。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成为教学的主体。教师要做教学活动的辅助者,对学生进行适当引导,根据中职学生的文化水平、知识储备等相应地布置课堂任务,让学生学好语文,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教师要找到与学生兴趣共鸣的切入点,有针对性地开展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发现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从而使传统文化真正融入中职语文教学中。

2.要创新教学模式,紧跟时代步伐当前,教育行业要紧跟时代步伐,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存储量大、搜索能力强的特点,搭建适应时代发展的中华传统文化网络教学平台,打破中职学生传统知识的地域以及时间上的限制。教师要创新教学模式,借助微信、微博、QQ、抖音等软件,上传富有趣味性的传统文化题材,方便学生浏览,并采取互动留言的形式进行话题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思考,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利用网络搜索相关视频资料。例如,教学《景泰蓝的制作》一课时,教师可将制作景泰蓝的相关视频和图片放在网络课堂中,通过直观的方式,给学生呈现制作景泰蓝的过程,让学生加深印象,而非单一停留在理论的认知上。教师还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向学生发送预习资料、讨论内容以及复习内容等,与学生进行实时互动,从而更加清楚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知识掌握情况。除了课堂教学外,教师还可以将网络课程教学作为辅助课堂教学的工具,以提高教学效果。教师采取上传相关教学视频和教学任务等,可以更加方便学生的学习。值得注意的是,在进行网络教学时,教师要根据中职学生的专业特点、知识水平,合理调整教学内容,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探索能力。例如,教学《琵琶行》一课时,教师可以将相关的配音视频上传到网络平台,然后布置相关的任务,让学生在评论区发表自己的见解。

3.要不断优化教材文本,丰富教学内容。例如,教学《廉颇蔺相如列传》一课时,课文的内容没有过多铺陈历史背景,教师可以主动去收集关于秦国、赵国、齐国的历史资料,这有助于提高学生对原文的理解。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也要适当引入优秀传统文化,让知识内化,促进中职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结语

总之,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增强国家实力,是我国实现强国梦的必然途径。树立文化自信,中职语文教学肩负着历史使命,责任重大。基于此,教师要夯实自身的传统文化知识基础,在教学中不断实践、探索、反思、总结,将教学内容与传统文化高度融合,让传统文化在中职语文课堂中大放光彩,进而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为国家培养更多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朱军明,蒋丽云.文化自信视域下地域文化与中职语文教学融合———以东莞地域文化为例[J].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覃艳艳.中职语文教学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对策探析[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3]陈连锦.泉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中职语文教学的融合[J].黎明职业大学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