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社团活动构建师生融洽型生物学课堂

作者: 常静宇

摘要:生物学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不可忽视的重要学科,以社团活动形式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效果显著。本文主要对利用生物学课程知识设计社团活动在生物课堂上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评价。

关键词:生物学科   社团活动   整合应用  师生融洽

国家教育部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中提出中学生物课程在发展核心素养中的价值和基本任务将主要围绕四大方面:生命观念、科学探究、科学思维和社会责任。核心素养涵盖面广、辐射性强,其培养途径单靠学科课程单兵突进必不全面,须与其他活动课程取长补短有序进行。在经过多方位深思熟虑之后,我组织成立了高中生物社团。创社伊始,只是想利用课外社团弥补学生在课堂上的不足以及拓展课外知识,没想到却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惊喜效果。

一、生物社团让学生对生物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经过热火朝天的社团纳新之后,我们的高中生物社团正式成立,很幸运地是我其中一个班的课代表通过出彩的表现成为了我们社团的社长,这也为接下来的社团工作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第一次正式的社团活动,也正好是在我们课堂学完了多种多样的细胞之后,所以我们进行了精彩绝伦的细胞结构手工模型制作。活动开始之前我也确实没想到学生的热情会如此高涨,以小组为单位的社团成员精诚合作完成了一幅幅或完美、或略有瑕疵的作品。当然,在社团活动进行的时候我也及时拍下了他们认真思考与制作的模样,活动结束后也让他们一一与自己的作品合影,但我没想到让我更惊喜的在后边。

第一次社团活动之后,在又一次进班上生物课时,我很明显感受到了学生比以往更高涨的的学习热情,甚至于在高一刚开始九门学科的繁杂中,学生把生物学习热情带到了课堂外,我在办公室在楼梯上总是能遇到社团学生千奇百怪的与生物有关的问题以及对新一期社团活动的期待,足以说明学生对生物学科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这种感觉确实是美滋滋的。

二、生物社团让生物学课堂得到了广泛的课外延伸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学习生物的高度热情之后,我的生物课堂可以

说是更加得心应手了。

随着课堂内容的进行,我们在课堂上学习到了高中生物的一大难点——光合作用,虽然在课堂上学生感觉自己好像听懂了,可是在我课堂的例行提问中发现学生是真的没有理解,所以紧接着的社团活动我便安排了光合作用的有关实验。我们先后做了“提取绿叶中的光合色素”和“探究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两个实验。在亲手操作的实验中,学生真真切切去感受去观察光合作用,到现在我还清晰地记得学生得到色素条带那一刻的欢呼,以及用打孔器打孔后叶片死活浮不起来的窘境。当然我们在实验中还结合考题中的问题情景进行了创新实验,也得到了一系列可喜的结论。总之,在繁忙紧张的高中课堂之外,生物社团让我的生物学课堂得到了广泛的延伸。

三、生物社团让师生关系更融洽,让高效课堂得以实现

转眼间,高中生物社团已走过了三个年头。经过一次次有趣又有意义的社团

活动的洗礼,我们社团也在过程中吸纳了一批批的新社员。最大的一个感触是,有一次我准备的社团活动是测定血型,当我一提出这个方案,学生简直一呼百应,那一刻我好像也更加体悟了创办社团的意义。

记得刚上班时候的我,在很多有经验老教师的指导下,为了在学生面前保持威慑力,课下是绝对不会和学生有交流的,这样的结果就是和学生有了很深的距离感,不能更加深刻了解学生的课堂需要。而在创办生物社团之后,因为在社团活动中和社团成员之间的流畅沟通,这种深刻有意义的交流也被学生带到了课堂上,很明显地,和学生之间的距离感明显减弱,学生也有更多的意愿和我交流学习和生活中的一些想法,这样的效果当然也是很明显的,有一些学生即使在我不教他们之后还时不时地找我聊天交流,尤其那些既是社团成员又是我班学生的这一部分学生,我也明显看到了他们在生物课上逐步上升的热情以及稳定提高的生物成绩,与此同时,在这一部分同学的带动下,整个班级在生物课堂上的表现也都体现在了越来越好的生物成绩上。更加和谐的师生关系,也让我的高效生物课堂得以一步步实现。

在我自己的一系列实践经验中,我也真切感受到了社团活动在构建和谐师生关系以及高效课堂的实现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以生物社团活动对生物学科课程进行整合应用,是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合作精神的重要抓手,也是帮助学生进行自我认知,培育社会责任感,提高综合素养的的重要手段。与此同时,我也在想,学校形形色色不同类型的社团以及多彩多样的社团活动,不但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由衷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和自豪,在提高学习成绩的同时,也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而在以后的征程中,我也会不断探索、持续创新,让社团活动切切实实对高中教学起到更大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