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巧用数字化助力课堂,提升小学语文核心素养
作者: 祝长翠【摘要】语文是具备人文性与工具性特征的一门学科,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素养则是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对小学生学习其它学科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落实核心素养教育,是每个小学语文教师的关注重点。当下,数字化技术在教育领域不断普及,已经逐渐成为各学科教学的重要辅助工具。数字化技术在教育领域不断普及,已经逐渐成为各学科教学的重要辅助工具。本文主要研究利用数字化技术给小学语文教学提供助力的可行性,以及如何将数字化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深度融合,优化教师“教”,改变学生“学”,在协调中助力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数字化;核心素养;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语文是具备人文性与工具性特征的一门学科,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语文核心素养则是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对小学生学习其它学科的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下,数字化技术在教育领域不断普及,已经逐渐成为各学科教学的重要辅助工具。素养不是学生先天就有的,而是通过后天教育教学习得的,下面从数字化助力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语言能力、思维发展、审美鉴赏等三个方面进行具体实践研究。
1、数字化技术助力学生语言建构
语言建构首先要让学生学会听说读写,然后有效地运用语言文字。借助数字化技术,可以优化学生语言学习环节,让学生主动进行语言建构。举个例子,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十分关键的一环,是提升语言建构等核心素养的基础条件,直接影响学生的语文发展能力,传统的识字教学就是教师为主导的反复认读、词语解释,简单机械的重复抄写,抽象、枯燥缺乏趣味性,很难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学生不会主动探究知识。数字化技术助力识字教学这一环节就不一样了,形象的画面、动态的视频可以为学生创设有趣味性的教学情境,学生能够形象感知、积极投入,课后利用微课和多媒体让不同认知能力的学生再次查漏补缺、弥补不足。数字化技术拓展了语文教学的信息通道,学生必然理解深刻,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有效性,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譬如,教学“破”字,制作“两个小朋友在假山石傍边蹦蹦跳跳追逐打闹,其中一个小朋友被石头绊倒,腿上的‘皮’被‘石’头划‘破’了”的动画让学生观看,学生不仅知道了玩耍注意安全,还对“破”字印象深刻。小学生的特点是形象具体的思维占主导,在教学“告”字时,可以多媒体展示“牛的尾巴被一口吃掉了变成了‘告’”的几幅图,图片色彩鲜明,连贯起来又很有趣,学生的兴趣被激发了,思维就很活跃,记忆就更加牢固稳定,也容易投入其它字的学习。利用交互电子白板进行游戏教学识字,学生分组合作,开始比赛走迷宫,为字找家,转盘读字等游戏,使学生在“玩”中主动探索字的结构和区别,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造能力。
2、数字化技术助力学生思维发展
单一、刻板的传统小学语文教学方式和教学资源有很大的局限性,限制了学生主动探究能力和批判性等思维的发展,而借助数字化技术,教师可以开展多元化的课型、学生可以实现多元化的学习活动方式,这大大提高了学生在小学语文课堂上的主观能动性,情绪积极地去探索和创新,学生在主动认知中思考和发展。例如,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模块,也是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逻辑思维和质疑精神的途径之一。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合理有效地运用数字化技术,创设一个动态化的学习环境,多样化方式展现阅读知识,学生运用多感官进行积极、主动地“多读”、“博读”,促进学生合作探究、分析应用,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创新能力,全面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和信息素养。
3、数字化技术助力学生审美鉴赏
审美鉴赏能力是语文核心素养的主要构成之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应重视学生审美情趣感受和鉴赏能力的培养。审美感受能力主要是后天通过审美教育培养的结果,利用电教媒体手段具体、直观地再现课文中丰富多彩的形象,让学生置身于美的氛围中,通过视觉和听觉,发现美和感受美,从而提高审美感官的灵敏度、活跃性和统摄力[1]。借助数字化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插入文中文字对应的图片和视频,化虚为实地把大量的感性材料直接展现在学生眼前,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美的意境、由浅入深地欣赏美的词句、由表及里地体验美的感受,这明显比传统的抽象讲解、生硬板书更能够提升学生审美鉴赏能力。
通过实践研究,我深刻认识到数字化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发挥重要作用,能够改变小学语文课堂结构和思维方式,是提升语文核心素养的强大助力。但是,这需要教师在今后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提升数字素养,不断探索数字化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相融合的新路径,让学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学习自主,从而提升语文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高水生.小学语文教学中审美能力的培养[J]《散文百家·下旬刊》2014年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