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我的今天

作者: 王六勇

我叫王六勇,今年41岁,来自杞县高阳镇团城村,是一名终身与轮椅为伴的残疾人。我是因5个月大时的一次高烧,导致的残疾。今天,我分享的主题是: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我的今天。

【人生经历】

我的父母不仅是地地道道的农民,而且和我一样也都是残疾人,父亲虽身患疾病,却是我们家里唯一的顶梁柱。

我小时候,家家户户生活条件都不好,而我们家由于我和母亲有病,生活更加艰难。家里是一贫如洗,甚至连饭都吃不上,父亲却想尽办法坚持为我们治病。坐不起车,他就步行100多里去市里给我们拿药,路上吃干馍、喝凉水。曾经有人劝他说,放弃对我的治疗、把我扔掉,但我的父亲始终不肯放弃。看到这一切,有段时间,我情绪很低落,甚至想到过轻生,但后来看到张海迪的事迹,又亲眼见到了高建生等身残志坚、自强不息的残疾人士,精神上倍受感染!从此让我从心里迸发出对生活的希望和信心。

由于身体残疾不能上学,我就在家里自学。因为长期坐着学习,血液循环不畅,腿部时常肿胀,每年冬天双脚都会冻烂,但我仍然坚持看不完书不吃饭,学不会知识不睡觉。因为我坚信,知识能够改变命运。通过多年来的不懈努力,现在我不仅能看书、读报、浏览新闻资讯、还能写文章,传递正能量,实现着自己的人生价值。

幸运的我赶上了新时代、好政策,我们一路走来,深受党的恩情,政府先后给我家办理了低保、残疾人补助,又把我们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实施危房改造、无障碍设施改造和减免水、电、医疗参保费用等进行了全面帮扶。除了国家政策的帮扶外,还有河南万宝、开封汇源电池、画家王一水等爱心企业、爱心组织和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给予的关怀。

(社会关爱、政府支持)

如今,我们家在党和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帮扶关怀下,不仅生活得到了保障,住房条件也有所改善,还享受到了很多之前想都不敢想的好政策。总之,一句话:“没有中国共产党也就没有我的今天!”

【感谢党恩、回报社会】

在党恩的鼓舞下,受父亲和爱心人士的影响,我已投身公益事业,建立公益微信群、成立志愿服务队、签署遗体捐献书、加入中国共产党,平时勤俭节约捐款捐物,尽已所能帮助他人,处处弘扬好家风、传递正能量!这些力量虽然薄弱,但我坚信,这样一直坚持下去,就足以融汇成一份光和热。

2015年秋,我将自己仅剩的11元钱,拿岀10元买书,为市志愿者协会“爱心书屋”捐赠;2017年6月,我将收藏多年的书画作品拿出来捐给杞县团委资助贫困学子;2019年3月,利用父亲的正能量奖金购买1000余元的学习用品捐赠给我们村小学的20多名学生;同年6月,我还签下了遗体捐献志愿书;10月,在得知救人英雄赵进前的事迹后,除了自己到医院看望外,还号召爱心人士共同捐款,先后为其筹款8000余元;2020年疫情来临时,我又将刚领到的2000元“最美家乡人”正能量奖金通过市红十字会全部捐出,用于家乡杞县的疫情防控。

在此期间,我还多次节俭自己的低保和残疾人补贴等,帮教助学、爱心助考、助力防控等,经常对危重患者和困难残疾人等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雷锋同志曾说过:“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作为一名党员、一名公益人的我,要时刻以雷锋同志为榜样,向雷锋同志学习,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

为最大化回报社会,我还在河南省慈善联合总会设立个人小额基金,每天坚持至少节俭1元钱捐入该账户。2022年5月,在县文明办等有关部门的支持下,我又牵头成立了志愿服务队,号召更多身边人加入,投身社会公益事业。

【展望未来、鼓励学生】

回首过去,每一件事都让我感动;展望未来,每一天都充满期待。习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明确了“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我坚信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县的残疾人事业定会乘着东风,再次启程。

同学们,如今你们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有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关爱,你们是多么幸福啊!你们的人生才刚刚开始,若不去尽情挥洒,努力追赶,更待何时?在学习中,你们要脚踏实地,敢于创新,刻苦学习。在生活中,你们要谦恭感恩,成为更好的自己,帮助更多的人。在成长中,你们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良好的品德,做一个有益于祖国的人。相信你们的未来一定会更加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