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反思——这样的惩罚管用吗?

作者: 胡娟娟

今天中午一吃过饭,一向磨蹭的闺女就立即钻到自己屋里写作业,都没有午休,就是一个劲的在书桌前埋头写。将近两点,喊她收拾东西,送她去上学,她急得哭了起来:“老师说下午必须要交,不交就该批评我了…‥”从她断断续续的带有哭腔的话语中,我知道了午间作业布置的原委。原来今天课堂上,班里有学生一直捣乱说话,老师多次强调课堂纪律,该生依然管不住自己,所以老师一气之下,就惩罚全班学生抄写一篇很长的课文,以此来警戒该生和其他学生上课不能违反纪律。

看着哭哭啼啼的闺女,我就想起前几天的一件类似的事情。周五下午,我妹单位加班,我去帮她接我外甥。因我还有课后辅导,5:40我准时到达外甥学校门口,左等右等,一直不见他出来,难道我来晚了或者和我外甥走叉了。我给我妹打电话,我妹说他班总是出来的晚,让我再等会。我又等了十来分钟,外甥还不见出来,也许他在打扫卫生,我心想。学生一个个的被家长接走,校门口已经快没人了,天色渐渐暗了下来,周围亮起了灯光,在我的翘首以盼中,一个班级终于出现在我的面前,外甥出来了。路上我问外甥为何他们班出来的这么晚,外甥说班里有学生上课捣乱,老师惩罚全班学生延长时间放学。我接着问:“你喜欢这样的惩罚方式吗?你觉得这样的方式对捣乱的学生管用吗?”外甥立即喊到:“我不喜欢,我觉得应该是谁犯错误惩罚谁,这样才合理。再说这样惩罚我感觉效果并不好,那些说话的学生依然再三捣乱…‥”

想起外甥的回答,再看看哭哭啼啼的闺女,我陷入了沉思:“这样的惩罚方式到底管用吗?”回想自己管班的点点滴滴,其实刚上班那几年,作为新手小白的我,也曾多次用过同样的方式惩罚学生,一是因自己在气头上,二是想用惩罚全班来警戒捣乱的学生,让其有愧疚感,三是想让学生意识到班级是一个整体。可是,这样的惩罚方式在当时有点儿效果,那些捣乱的学生因怕其他学生对其有意见而有所收敛,但说实话多数情况下,我觉得收效甚微,甚至还会引起某些未违反纪律的学生的不满和委屈。这又让我想起一件事,一次体育老师气气的给我打电话:“胡老师,你来操场一趟吧,你班***不听我的话,在这和我吵了…‥”我赶到操场一看,***梗着脖子,泣不成声的说:“咱班**违反纪律说话,为何要罚全班跑10圈,这样不公平。”体育老师气的喊到:“你们不是一个集体吗?怎么一点集体意识都没有?”作为班主任的我必须得协调好啊,于是,我把该学生喊到一边,苦口婆心的给他解释了半天,又安慰了他半天,总算让他接受了这样的惩罚。

其实,一人犯错全体受罚也有一定作用,一是促使犯错者严于律己,二是对其他人起到一定的警示作用,三是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学生相互监督,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适当的给予集体惩罚是一种教育手段,我觉得可以适当的使用。但是对于那些屡教不改的学生来说,这种方式就显得很苍白,而且对那些自律性高、很听话的学生来说,就有失公平。个体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无关的人员不应该承担连带责任,简单的搞“连坐”,有时不仅起不到应有的教育作用,反而会起反作用,影响我们老师的形象。特别是那些屡教不改的学生对这种惩罚方式会无动于衷,甚至还觉得有人作伴受罚挺好的,所以这种情况下,就不能再使用这种方式了,尽快改变方法,找到合理的管教方式,促使其改正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