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高中化学课程实验探究教学的实践研究

作者: 程惠

实验探究是一种重要的科学实践活动,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构成要素之一。实验探究教学可以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发展科学探究的能力,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获得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要求:“深刻地认识实验在化学科学中的地位和对化学学习的重要作用,掌握基本的化学实验方法和技能,进一步体验实验探究的基本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解决综合实验问题的能力。”“教师应依据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素养发展水平和学业质量标准,结合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精心设计实验探究活动,有效地组织和实施实验探究教学,增进学生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在此,笔者就新课标高中化学课程实验探究教学作了一定的实践研究。

一、激发学生实验探究的兴趣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要求:“发展对化学实验探究活动的好奇心和兴趣,养成注重实证、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增强合作探究意识,养成独立思考、敢于质疑和勇于创新的精神。”因此,新课标高中化学课程实验探究教学要重视激发学生的实验探究兴趣。如教学《原电池》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提前准备金属片与水果、闪亮的小灯和可以发出声音的音乐卡片,在课堂上将其连接成水果电池,音乐卡响起时同学们的注意力被吸引,此时教师可让其主动思考“为什么可以用水果当做电池发电?”在此之后给学生准备实验所需的材料,如小灯泡、铜片、烧杯等,让学生组成原电池,让其知道自己也可以通过这些材料“发电”,让小灯泡亮起来,同学们产生较高的学习兴趣。教师通过“让小灯泡发光”的实验探究,激发学生探究欲望的同时引导其深入地探究原电池的知识,促进其深入地理解所学的知识点。

二、合理安排实验探究的内容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要求:“教师应尽可能设计多样化的实验探究学习任务,应结合具体的化学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引导学生开展分类与概括、证据与推理、模型与解释、符号与表征等具有学科特质的学习活动,应注意设计真实情境下不同复杂和陌生程度的问题解决活动,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实验探究、讨论交流等多样化方式解决问题。”因此,要精心选择实验探究教学的内容。(1)应紧密结合具体的化学教学内容进行实验探究。如在教师做完“氨的喷泉实验”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讨论“形成喷泉的原因是什么?”学生经过讨论很快就到得出结论“圆底烧瓶内外存在压强差”。然后,教师再组织学生讨论“圆底烧瓶内外怎样才能存在压强?”有的学生说“氨气被水迅速吸收”,教师再问“在圆底烧瓶中盛氯化氢、二氧化碳气体能否形成喷泉?”学生经过讨论,有的学生说“氯化氢能形成喷泉,二氧化碳气体不能形成喷泉。”接着教师再问“二氧化碳气体要形成喷泉,在水中要加入什么物质?”此时,有的学生很快就回答“在水中要加入碱。”教师马上给予肯定,然后说“现在,你能否总结形成喷泉的条件?”学生总结的都很好。在此基础上,教师要求学生设计一套能够形成喷泉的装置。此时学生们大胆联想,设计出了很多方案,很多学生的设计图原理正确,设计新颖。(2)选择能够保证学生安全和在一定时间内能够完成的实验探究内容。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功能。但也并不是所有的实验都适合学生探究,在选择实验内容让学生探究时,首先必须保证学生的安全和在一定的时间内能够完成实验。例如:有关氨气的实验室制法和性质实验一般不适合学生探究,因为氨气对人体的危害和环境的污染比较重。(3)在学习化学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时安排课堂实验探究。我们在学习化学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的时候,也可以采用实验探究教学的形式,这样不仅会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还会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使学生有一种成就感。(4)与学生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的现象采用实验探究。探究活动的设计应当符合学生的心理活动的特点,注意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出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实验探究水壶除水垢:查阅有关水垢的成因和成分的资料,在此基础上初步考虑可以采取的除垢措施,整理成参考材料并与同学进行交流和讨论;向家长或其他有经验的人征求意见,通过查阅资料和生活常识,了解到可用食醋除去水垢;根据收集的资料作水垢与醋酸的实验,不但积累了相关知识,而且通过实验牢固掌握了醋酸的酸性,以及醋酸与碳酸酸性的相对强弱,使课本知识与生活实践紧密联系,学以致用。

三、重视实验探究过程的体验

在高中化学实验探究教学实践中,教师应重视学生对化学实验的体验过程,并引导学生对化学实验进行深入透彻的观察和探究。以《认识有机化合物》一节的实验探究为例,具体过程如下;(1)将纯净的甲烷点燃,并对其火焰的颜色进行观察,同时对其的生成物进行验证。(2)在盛有含石蕊的H2SO4溶液、高锰酸钾溶液的试管中通入甲烷气体,并观察试管中的溶液,看其有无变化。(3)利用排饱和食盐水模式,对甲烷与氯气进行收集,收集比例为1:4,并将试管口用橡皮塞塞好,过一段时间后,取下橡皮塞并将试管在水槽中倒立,然后对接下来发生的现象进行观察。学生在仔细地对每一个实验步骤进行观察后,得出了几个结论,首先甲烷其化学性质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其次具有一定的取代反应,燃烧后可以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说明其具有一定的氧化反应特征。在对甲烷进行加热后,还有一定的氢气生成。

总之,实验探究是高中化学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教学模式。它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观察、分析和解释能力。教师们应当充分认识实验探究的重要性,积极探索实施实验探究教学的有效策略,不断提高化学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