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化写作,促进写作思维的深度训练

作者: 李丽

2017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有这样表述,“语文学习任务群以任务为导向,以学习项目为载体,整合学习情境、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和学习资源,引导学生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提升语文素养”;“通过主题阅读、比较阅读、专题阅读、项目学习等方式,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合,整体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学习项目”“项目学习”这些概念的提出,给我们指明了新教材教学改革努力的方向,于是,我们开展了“核心素养视域下统编高中语文教材读写单元项目化写作序列课程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研究,以“项目”为载体开展语文教学研究。

课题的“项目化写作”是指学生在一段时间内,通过对真实且富有挑战性的写作问题进行持续性探究,达到对学科核心知识的再建构、思维再迁移和语言准确输出的一种写作方式。针对统编教材的作文训练,项目化写作如何开展?

研究普通高中语文统编教材,将必修教材与选择性必修教材中的“读写单元”的“写作思维训练点”进行梳理,确立“项目”中“记叙文”与“议论文”两类文体训练的思维点。

深入学习新课标,研究语文核心素养下对“项目化学习”的具体要求,从文体的角度确立写作项目两类共八个:回视自我、与他相遇、感恩有它、社会百相;精彩文评、辣眼时评、精彩辩词、最美书信。

遵循“立项—规划—探究—交流与评价”的流程开展“项目化写作”。具体流程:立项,确立项目主题及总任务;规划,细化任务,设计具体的操作环节;探究,学生对文本任务进行落实,在实施过程中加强交流与合作;交流与评价,将阶段性成果与终结性成果进行展示并给予评价。

通过多种活动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文任务场域中逐步提升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项目化写作”课题开展的价值究竟是怎样的呢?

在教学理念上,首先立足核心素养。基于“新教材”“新课标”“新高考”的背景,着眼核心素养,聚焦语言建构与发展、思维发展与提升,依托教材读写单元的整体设计,抓实文体分类训练,把素养引入到阅读写作教学中,实现经纬交通、素养落地。

在教学形式上,具有以终为始、情境带入、综合性学习的特点。“前置”项目任务,明确项目目标;创设活动情境,激发参与兴趣;既落实知识与能力,又重视学生在实践中体验知识的应用与价值,由传统的学科性学习走向综合性学习。

在教学体系上,体现序列化—“两体”“两链”。构建基于读写结合、思维品质训练的序列化写作教学体系。立足于读写单元教学,形成“记叙文”与“议论文”两类文体训练;将思维写作训练点与项目进行对接,形成“项目主题与思维写作训练点两个“链条”。探究出写作中情境任务带动写作思维训练点的综合写作模式,形成富于推广价值的序列写作案例集。

在研究方法上,运用大数据量化。运用极课大数据,在实践中评估修正学生写作,使写作训练呈现动态的螺旋状上升状态,以全面、科学、系统地指导学生写作。

在评价体系上,呈现评价的多元化与过程化。项目活动开展中评价主体多元,教师、学生、家长,甚至是网民与社会大众,这些人都可以作为评选主体;评价设计包括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动态监测学习“历程”;充分利用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学业质量水平标准等,实现评价的可视化与过程化,呈现具体可操作的评价量规。

“核心素养视域下统编高中语文教材读写单元项目化写作序列课程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研究,以“项目”为载体,通过改变学习方式,创设真实的写作情境,构建动态的项目写作流程,让学生从“记知识”到“用知识”,从被动倾听转向主动任务,让学生在体验中提升思维素质,逐步提升学生的写作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