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初中地理课程教学探讨
作者: 辛建华核心素养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地理课程要培育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等,是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在地理课程中的具体化,体现了地理课程对培育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少年的独特价值。《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课程理念”中要求:“地理课程以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为宗旨,引导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为培养具有生态文明理念的时代新人打下基础。”“坚持育人为本,确定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地理课程目标。”在“教学建议”中要求:“理教学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导向,以学生已有认知基础为起点,遵循学生发展规律,聚焦重要课程内容,合理选择教学素材,优化、丰富学习活动。”“教师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突出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设计具有整体性的教学活动过程,努力形成教学特色,为学生创设有利于核心素养提升的成长环境。”在此,笔者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的初中地理课程教学作了一定探讨。
一、更新课程教学理念,培育学生核心素养
要培养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教师首先要更新自身的教学理念,发展自身的学科素养。教师是开展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养成与教师具备的学科核心素养密切相关。在全面深化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地理教学不仅仅要教会学生地理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以及将地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结合的地理实践力,促进学生地理核心素养的养成。如,一教师在《居民与聚落》一章《世界的人口》《世界的人种、语言和宗教》这两节的设计和教学中,更多地强调发挥地理学科的育人价值。首先是贯彻“立德树人”的教育思想,立“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协调发展”之德,树“具备地理核心素养”之人;其次,通过课堂小组讨论、探究活动的开展,侧重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与地理实践能力;再次是关注学生个性品质的培养,在课堂交流、展示中尽可能让每位学生表现自我,从而张扬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创造能力。这两节课的教学理念与地理课程标准所要求的“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基本理念相符合。这一顶层设计为《世界的人口》《世界的人种、语言和宗教》这两节的教学提供了思想上的引领。
二、深入挖掘教材内涵,培育学生核心素养
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是一个持续终生的过程,可以在学习和日常生活中培养,地理课堂教学应为学生创造这种成长的机会,让他们经历学习的过程。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如果深入挖掘教材,重知识背后隐藏的地理素养,避免单纯片面地教授知识,让学生为掌握知识而学习,这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思维培养及素养的养成都十分有利。现行初中地理教材的活动式内容中设置有学生动手制作(或学生实验)的学习活动,这类探究活动的学习形式背后隐藏着对学生地理能力及地理素养培养的要求。如《地球仪》一节教学中设置了制作简易地球仪的学生活动。为提升学生对经纬线知识的理解及动手制作的能力,可在教学中尝试将制作地球仪的活动与经纬线的学习相结合,为学生创造经历学习的过程,在制作地球仪模型的过程中,理解经纬线的特点,试图突破学生缺乏立体空间思维的教学难点。学生制作地球仪的活动实际是一种自主学习的过程,通过观察发现地轴的倾斜,通过小组间的讨论、探究、合作,找寻在球面上绘制经纬线等问题的解决方法,最终完成地球仪模型的制作,也可达成对地球仪表面经纬线的学习认知。制作地球仪模型的过程需要学生应用自己所学知识,还需要发挥创意和想象力,不断观察、思考、实践,再观察、再思考、再实践才能完成整个制作过程。因此,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如果能从培养学生学习最有用的知识及核心素养的角度出发,充分利用教材实验活动内容,让学生经历学习的过程,则可以提升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及应用能力,培育学生核心素养。
三、转变课堂教学方式,培育学生核心素养
在新课标这一教学背景下,提出了学生作为课堂学习过程中的主人,使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知识,并理解知识产生以及其发展过程。因此,教师在实际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当积极的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从以往教学过程中的权威者,转变为活动过程中的组织者或是引导者,使学生从以往被动接受知识,变成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主动的去参与到活动中来获取知识。因此,教师应当转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在培养学生个人核心素养的地理课堂教学环境中,教师可以运用小组合作互动学习模式来创设课堂教学情境,通过动手制作以及探究性开放模式的学习,灵活运用各种各样的课堂授课模式,提高学生对于初中地理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的同时,激发学生个人的情感,以此来提高学生地理核心素养。例如:在教学《天气与气候》这一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一种新颖的教学方式来引导学生去理解什么是天气、什么是气候。天气作为一个反映一个地方短时间的大气情况,气候是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情况。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将同一时刻,我国不同地域区的气温具有一定的差异为例子,以此来引导学生了解到天气具有两个特点,反映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大气情况,同一时刻不同地方的天气差别很大。最后,再根据气候与天气之间二者的差异进行探讨,从而引导学生进一步的了解什么是天气什么是气候。通过这样二者对比的教学方式,将课本中较为零散的知识点进行融合,建立一个知识系统,既能够吸引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同时,还能够改变学生对待初中地理的学习方式,逐渐学会运用对比的学习方式讨论出天气和气候之间的差异,促使其地理学习过程中的应用能力得以提升的同时核心素养得以培育。
总之,要将地理核心素养真正落到实处,教师必须要树立以学定教的教学思路,结合教学内容及时调整教学设计,注重学生地理技能的培养,使地理课程的价值真正得到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