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议“双减”政策下农村中学数学教学突围
作者: 严慧健 王妍辉摘要:“双减”政策是时代变迁过程中,国家发展需要提出来,二十大中明确提出从“学有所教”向“学有优教”升级蜕变,这对所有的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更远的要求:发挥学校和教师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提升课堂教学品质,为所有学生提供优质教育资源,快速促进学生成长显得尤其重要。教育评价机制也需要跟着改变,确保学生拥有快乐的童年的同时,又能学 好文化知识。
关键词:“双减”数学教学评价方式
当前国际形势迫切需要尖端人才,而人才的培养又离不开学校的全面培养,学校可以对人的培养实行网格化深耕细作。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以“立德树人、人尽其才”为基础,认真上好每一节课,对于课堂每一分钟进行精心设计,打造充满充满生命力的高 效课堂,保证每位学生学有所获。针对这一要求,笔者在课前认真钻研教材、教参和配套的《课时作业》,备好教学重难点,力争让所有学生学有所悟。
一、情景式导入,横看成岭侧成峰
2023年高考明确提出,高考命题对于阅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数学题中的考查的知识点都是放在一定的语境中对学生进行检测,换句话说就是,一道题都是披着“马甲”浓重出场的。近几年的高考,很多考生对数学试卷的评价为“难出天际”。这其实也是专家在命题时根据时代需要命题的,选拔更多的优秀人才进入一流大学学习。因此,情境教学不仅让教学变得生动有趣,还能够让学生在体验中获知,在互动中提升。高中数学相比初中和小学,难度和深度都要高几个档次,要如何让学生易于接受教师的教授的知识,化抽象为具体,化繁为简。情景教学显得尤其重要,情景教学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又给教师提供了更多的自由,引人为胜。例如,在概率相关知识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引入俄罗斯与乌克兰战争进行数学建模,对交战双方进行一个总体的评估,结合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再结合一些图片,用一些生动的文字进行说明,能够极快地抓住学生内心,从而学生学习的兴趣就来了,那么再情景图片中融会贯通,掌握知识也相当快捷。
二、多媒体引入,千树万树梨花开
根据多媒体教学的特点,进行多媒体教学,容量加大、变化更多、趣味更强。而数学是一门逻辑推理性较强的学 科,因此学生对学习数学往往感到枯燥无味,感到很吃力。要解决这个矛盾,多媒体教学弥补了教学枯燥的现状,爱因斯坦说 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古人也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多媒体教学是以文本、视频、图形、图像、动画和声音多种呈现方法的一种教学手段。在教学中能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 ,给人一种“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豁然开朗,有一种“天高任鸟飞,海阔任鱼跃”高远,更有一种“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小山”的豪迈。教师在传道受业中就能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思维,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 ,优化数学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函数概念是近代数学思想之花,在函数概念的教学中,由于函数概念的抽象性,使得许许多多的学生在学习函数时总是似是而非,模棱两可,无法深刻理解,在函数教学设计时可以从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反比例函数、正比例函数等函数模型来进行研究,再结合对数函数、幂函数、指数函数及三角函数等,利用多媒体显示出来,更加具体。又比如,立体几何知识的讲解,很多学生都有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尴尬,要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进行动画展示,使得学生对几何体“形”有个深刻的理解,那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云深知归处,身在此山中,就可以轻轻松松解决此类问题。
三、科学用教材,柳暗花明又一村
教材是教育教学的根本,提供了立德树人的学习依据,教改如火如荼地进行,教材具有时代特征,教材中引用了大量的趣味十足的图片及生活中喜闻乐见的趣味故事为数学教学增色不少,华为公司近几年对数学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一些顶尖的数学专业毕业生进入了华为公司,为华为公司提供了许多天才的设想。因此,我们的数学教材在内容设置上要更科学,图文并茂,逻辑性更强,学生在学习上“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逻辑思维、形象思维更加活跃,易于智力开发。 “教育是为人、成人的事业,教材是育人、育才的依托”。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黄强说到,时代变迁过程中教材编写应当与时俱进,既要保留经典的传承有序,精粹得到弘扬,又要在教学改革中反映出思想文化建设的特质,体现时代变革的特征,从而让教材编写绚丽多彩。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教学更要迎头赶上,培养更加优秀的人才。因此,今后新教材在立德树人上会有所体现,既有传承又有创造,既有发现又有鼎故革新,对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学生有很大的助力。教师务必准确把握教材,创造性使用教材,更大程度深入教材,充分利用好教材,让学生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教材的领会与理解中。教材是根本,是灵魂,在双减背景下的教学对教材的把握尤其重要,教师要根据实际合理利用好教材,对学生进行教学。
教学总是围绕应用而做出调整,那么作为农村中学的数学教师,我们又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呢?近些年来我一直在冥思苦想,也对教材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教材的安排、选例都是非常到位的。教学中,教师不应该是“孤勇者”,而是教学中的带头人、组织者,让学生的智慧火花如烟花一样灿烂,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务必以生为本,充分理解编者意图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整合教材资源,使教材充满生命力。
四、作业设计好,千锤百炼终成钢
进行课堂教学要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在“双减”背景下,分层布置作业要让层次不同的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前提下拓展智能。学生智力参差不齐,差异性教学显得很有必要,而差异性教学的首要前提是作业的设置。记得一个关于数学王子高斯的故事:在一个被留下来小学生班级,老师出了一个题目从1加到100的和是多少?除开一个小孩在瞪着 黑板外其余的孩子都在埋头苦算,不一会,这个孩子就举手说老师我知道答案了,让老师感到惊奇的是高斯回答的答案非常正 确。以后,每一次老师都给高斯布置不一样的作业,正因为高斯老师布置不一样的作业,从而激发了高斯的数学天分,最终成 就了高斯。这个故事说明,统一的作业与个体差异的学生之间存在巨大的矛盾,会造成优等生吃不饱、中等生很勉强、学困生吃不了的尴尬局面。分层布置的作业让学生体会到了作业的人性化,在做作业中有获得感、成就感。
作业分层设计又分为:独立性分层作业设计和合作型分层作业设计。独立性分层作业设计:试卷的难易使得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做题中体会到乐趣,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型分层作业设计:教师对学生进行分组,组内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这两种类型的作业能够激发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很好地开智启能。
五、 融合于生活,良辰美景共此时
数学源于生活,更离不开生活,服务于生活,生活中也处处蕴含着数学知识。在数学教学中,充分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把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创设生动的学习情境,让学生置身于生活场景之中学习,真的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逐步培养学生抽象、概括、分析、综合能力。比如我在讲到“三角形的稳定性”时,我就充分利用了学生身边的物事,那是一个炎热的夏天中的一天,教室内闷热,我走到教室的窗户边,把窗户打开,然后用窗钩把窗户固定好,顿时凉风轻送,教室内清爽极了,然后指着对面三角形屋顶,问学生为什么屋顶是三角形的,跟学生一起分析,学生们就充分理解了三角形稳固、坚定、耐压不容易变形的特点。
比如在学习概率时,概率这个概念同学们不是很好理解,我找来4枚硬币,,安排学生分组做了“抛掷一枚硬币”,并分别 统计出“硬币出现正、反两面的次数”。学生们在抛掷硬币中开心快乐,同时也得到了概率是一个稳定值的结论。这样做,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掌握数学规律,而且有助于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分析归纳能力的培养,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严谨的态度。为了让“双减”真正落地发挥功效,在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中,实现润物无声,每一位教师务必做到备教材、备学生,把学生从题海中解放出来。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陆剑明.对数学学科教学评价的思考[J].山西教育,2006(11):35.
[3]赵莉莉.在新课程理论指导下进行数学教学[J].山西教育,2006(11):40.
[4]何晓燕.高中数学分层作业设计研究[J].语数外学习(高中数学教学),2014,10(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