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村初中留守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及对策
作者: 颜世龙高中生填报高考志愿需要对自己的一生做出决策,此时进行生涯规划就显得滞后。初中阶段是最佳时机。经济全球化、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极大影响着农村留守学生的个人职业规划。社会分工的精细化,新产业新技术的换代升级,传统职业或升级转型,或被淘汰。农村留守学生由于父母认知水平有限,缺乏科学合理的家庭教育和引导,学生生活圈子狭窄,很多孩子对未来的职业选择茫然无措。在人生规划上,或被家庭亲朋左右,或被短期利益左右,如盲人摸象,极度缺乏科学和理性的切合实际的判断,急需社会、学校有效的针对性择业指导。
一、农村家长和留守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方面有以下几种类型:
1.放任不管型:家长常年在外打工,对孩子基本没有生涯职业规划,任孩子野蛮生长,只关注孩子的物质生活,对学生的学习和道德品质基本不关心,很多家长认为:孩子只要拿到初中毕业证就行,或者随便上个职业类学校,学习一点技术就可以。家长常在孩子面前流露出“读书无用论”的言行,导致学生不学无术、不思进取,孩子的未来基本上就是延续父母打工的命运。
2.模糊定位型:由于自身文化素质低,不懂孩子的心理和教育子女的方法,偶尔关注孩子的学业成绩和道德品质形成,但是对社会发展和各种职业的需求没有准确的了解,对孩子的兴趣、特长及职业规划定位模糊,盲目跟风或随波逐流,选择所谓的“热门、吃香”和“好就业、待遇高”的专业,却忽视了孩子的兴趣爱好和性格特点、特长。
3.好高骛远型:每个家长都对孩子抱有很高的期待,尤其是外出务工的家长,他们自己工作艰辛,收入低,把改变家族命运的重任都寄托在孩子身上,希望孩子将来能出人头地,光宗耀祖。他们更希望自己孩子的未来能当大官,挣大钱。不考虑孩子的实际情况,给孩子施加过大的压力。
4.科学务实型:能够全方位关注孩子的学业成绩和精神成长,因人施教,引导孩子科学认识自己,从自身人格特点、能力、价值观诸方面确充分深刻认识自我,明确将来的职业方向;同时结合各种信息渠道精准了解孩子感兴趣的职业需要的知识、技能和综合素质,制定相应的学习和社会实践计划,不断提升自己的职业技能、综合素质,走好职业生涯的第一步。
二、对策
1.通过组织留守学生到乡镇现代企业和乡村绿色生态农业基地考察观光及劳动实践,引导每个孩子强烈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巨大变化,真切触摸到高新科技在社会生产中的巨大力量,激发出孩子爱国爱家乡的真挚感情,引导学生把个人成长、职业生涯的确立和家乡发展紧密联系起来,从而帮助学生树立了明确正确的职业目标。
伴随着城市化的进展,城市发展越来越快,农村优秀人才外流,农村面临着边缘化、空心化的趋势。基于此,我们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积极向镇政府及有关部门献言献策,配合镇政府,组建留守儿童课外实践小组,积极宣传社会主义新农村,组织实践小组进入社区,在社区现代企业和绿色生态产业区进行考察观光和劳动实践活动,为留守孩子提供劳动实践锻炼和体验的机会。留守学生课外劳动实践是行知结合、学以致用、提高劳动技能和学习能力的过程,也是孩子们自我教育、提升自己思想感情素养、确立正确职业生涯的过程。留守孩子经过劳动实践他们的厌学心理得以有效控制;持逆反心理的学生人数较以前有很大幅度的降低;学生孤僻、闭锁等心理障碍得到很大程度上的缓解。有学习基础的孩子,干劲也更大了。孩子们阶段性学习目标明确了,人生规划具体了,就一定能步步为营,超越自己,在未来实现自己的职业愿景。
2.开展一系列精彩纷呈的生涯规划课堂,帮助留守孩子建立良好的职业启蒙,认识自己,找到自己的兴趣特长,激发他们对不同职业的兴趣和好奇心,强化自己的竞争优势,实现自我成长和发展。
学校组织班主任参加职业规划项目培训,不断丰富班主任职业生涯培训知识,掌握职业培训规划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提高教师职业培训能力。班主任以生动形象的生涯规划课堂为载体,开设职业规划主题班会,帮助农村留守学生进行职业角色扮演,了解不同职业岗位对人不同素质的要求和应具备的知识技能、道德规范。学生在职业角色扮演的过程中,找到自己的特长、兴趣、爱好,找到自己适合或胜任的职业,从而做到知被自己,在未来的职业竞争中立于潮头。
第一步,分组模拟角色。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挑选自己打算扮演的角色,比如教师、农民、工人、医生、程序员、工程师。在选择角色之前,引导学生量体裁衣。我在那些方面能力突出?有那些特长?对哪些职业感兴趣,这些职业哪些方面引起了我的兴趣?我适合这个职业吗?对这个职业,我有哪些优势?我如何强化自己的优势?我们对农村留守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并不是非要学生在初中阶段就定下自己的职业,一成不变。而是旨在帮助学生明确规划自己未来职业,并通过问题促进学生思考,从而让学生明确职业生涯规划的制定过程,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混沌中有方向。
第二步,表演职业情景剧。小组合作,根据本组的职业角色特点编写剧本,设计情景剧的内容,布置舞台,确定台词,准备演出。然后设身处地的体验不同的职业对从业人员不同素质的要求,使角色更加鲜活。演出时,要求学生要充分展现出要职业的特点,要能提现该职业的素质要求、综合能力和道德素质。
第三步,专家和小组点评。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时,要打破传统的补齐短板思维,把更多精力放在扬其长板上,从而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使之最大限度的发挥自己的优势。从而选择出最适合自己的职业,使社会需求和学生个体需要达到有机契合。这有利于学生扬长避短,凸显自身优势。
“人生是海,职业是船。在实现愿望、满足需求、主宰命运的人生之海中,职业生涯是最为重要的部分。”在实践中,我们要求教师要树立对学生一生负责的准则,高度重视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使每个孩子都能扬长避短,正确找到自己的职业方向,在未来的职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为孩子的一生幸福奠基。
参考文献
1.《代理家长制:政府为留守儿童找“家长”》 梅健 林健 《中小学管理》2017年第4期
2.《亲情教育在校园文化中的作用》三水湾中学课题组 《中国教育报》2022年1月17日第6版
3.《加强中学生职业规划教育工作探析》章志图 《出国与就业》2017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