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读图能力的实践研究

作者: 李贵刚

摘要: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想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首先要结合学生的地理读图核心素养激发学生读图兴趣,培养学生主动读图习惯。教师要在地理授课过程当中加强基础知识教学,为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奠定基础。同时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更多的读图实践当中提升读图水平。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培养;学生;读图能力;实践研究

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可以帮助学生更为有效地掌握和深入理解高中地理知识,让学生通过读图来感悟地图当中所蕴含的丰富的地理信息,去通过解读地图当中的空间分布、地理特征、自然规律及人文现象等多元信息感知地理现象的空间位置、形态特征以及相互关系,构建对地理环境的立体认知框架。教师要结合高中地理教材让学生学会解读地图,通过读图能力强化对空间想象、逻辑推理等高级认知技能的培养,让学生能够通过地理读图将抽象的地理知识转化为具象的空间图像,锻炼学生的空间分析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一、地理授课过程当中要能够激发学生读图兴趣,培养学生主动读图习惯

读图能力能够帮助学生更加高效地获取、处理和应用地理信息。教师要激发学生读图兴趣,让学生通过读图来理解地理环境,分析地理问题,提高地理素养,促进全面发展。教师要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读图方法的习惯,让学生能够自主通过各种读图训练来提升读图能力。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入生活实例增强地图的实用性,让学生通过教师所展示出来的地理图示将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实例和地图紧密结合起来,感受地图在解决实际问题当中的价值。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关注并理解和记忆地图上的信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还可以借助现代多媒体技术制作生动有趣的地图动画、视频等教学资源,丰富地图呈现形式让抽象的地理知识以直观形象的方式呈现给学生。如在《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这一节授课过程中,教师通过多媒体辅助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既是对传统教育模式的深刻变革,更让学生通过对多媒体技术与读图授课的巧妙融合,直观生动地感受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这一自然系统的奥秘。教师首先通过多媒体展示包含大气中各种气体成分(如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的动态分布图,让学生通过读图来将抽象的化学元素转化为直观的图表和图像。教师还可以通过柱状图等方式向学生展示不同高度大气中气体成分的相对含量,并通过对垂直分层当中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和外层的地图展示,让学生仿若置身于大气之中,感受各层大气的独特魅力。多媒体的使用不仅加深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而且让学生更容易参与到课堂互动,构建知识框架。学生通过图表、思维导图等形式,将零散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了系统的知识体系,更容易去分析和理解地理现象,解决地理实际问题。

二、加强地理基础知识教学,为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奠定基础

学生只有掌握了相应的地理基础知识,掌握了读图的基本技能,才能真正提升读图能力。教师要借助不同的地理图示向学生讲解地理图当中的图例、注记、比例尺以及方向等基础知识,让学生在大量的读图过程当中夯实读图基础,掌握基本读图技能。学生要学会观察图表、标题和说明,通过图表标题和说明提炼关键信息,快速理解图表内容。学生还要能够学会识别图例和符号,明确不同的图例和符号代表图表中的不同元素以及这些图例和符号的含义。学生还要学会分析图表数据,掌握从图表中提取关键数据的方法并进行分析和比较。学生也要能够关注到与图表相辅相成的文字描述。通过分析文字描述,感悟图表所提供出来的全面信息。教师要想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还要帮助学生掌握地理概念,构建地理知识网络体系。地图上的很多信息与地理概念紧密相连,学生只有真正掌握了地理概念,能够辨析不同的地理概念在图示中的意义,才能更好地调动相关的知识储备,在地理读图的时候准确理解地图上的信息。如在《常见地貌类型》这一节授课过程当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出示包括山地、高原、平原、丘陵、盆地等地貌类型地图,让学生理解地貌概念,并识别常见的地貌类型。多媒体的辅助可以让学生全面掌握地貌类型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在读图过程中的地理思维能力。学生真正把握了地貌形成机制,并在多媒体虚拟仿真实验当中探索了地貌类型与自然环境、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才能在读图的过程当中针对具体的地貌问题理解地貌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增强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弘扬科学精神。

三、注重对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的读图能力水平

为了强化学生的读图技能,教师就要注重对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地图制作活动,让学生在绘制校园平面图等实践参与当中深入理解地图的构成以及制作方法,让学生在地图制作实践当中强化动手能力。教师还可以结合教学实际设计一系列地理探究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强化读图应用能力的培养。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设计不同的地理探究活动,让学生在读图实践当中对地图所呈现出来的地理信息进行搜集和整理以及分析,让学生通过地理读图来解决地理实际问题。如在《海水的运动》这一节授课过程当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绘制海水的运动图,让学生观察分析海水在地图上流向变化的显示方法。

总之,教师要持续优化教学策略,善于总结和反思针对学生读图能力培养的深度与广度。教师要定期对学生进行读图能力的测试,评估教学效果,并针对学生存在的读图问题和不足及时调整读图教学策略。教师还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评价反馈,了解学生的读图学习需求和困惑所在,针对学生的地理读图素养,有针对性地改善教学方法和手段,在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基础上促进教学相长。

参考文献:

[1]范军.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23,22(3):46.

[2]孙志高.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读图能力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性[J].课程·教材·教法,2023(0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