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激励性评价对小学生起到重要的作用

作者: 陈亚云 崔灿

所谓“激励性评价”是指在教育教学中,通过教师的语言、情感和恰当的教育教学方式,不失时机地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充分的肯定、激励和赞扬,使学生在心理上获得自信和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诱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那么在我们教育教学过程中,激励性评价究竟起到哪些作用呢?

一、激励性评价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励性评价运用得当,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毋庸置疑的。比如作业本上,学生书写整齐,且正确无误,教师给予简短的激励性评语,或是“优”字印上,或是画上漂亮的红旗,当学生打开作业本时,一定会惊喜万分;通过一次次的奖励和激励,我看到了同学们脸上的笑容。它可以强化学生身上积极的行为,也无形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激励性评价可以提高学生的思想品质

“好孩子是夸不来的”这是一条真理。但是有时候教师难免会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在学生面前发一通脾气,宣泄心中的怒火。人们不得不承认这个事实,当学生犯错后,最怕的就是见老师,因为他们对自己的犯下的错误感到恐惧,这样的结果怎么去挽救呢?他们将面对两种不同的惩罚,一种就是老师和蔼可亲地给学生讲道理,帮助学生分析犯错原因,循循诱导,在一种温和的氛围中使学生知错就改,端正自己的品质;另一种就是给学生一顿严父般的批评,甚至会通知学生家长,要求家长好好管教自己的孩子。日常教学过程中,我们要从他们的心理入手,找找他们做事的动机,再寻找他们的“闪光点”,在肯定中加以引导,要让学生知道自己的行为给别人造成的伤害,引导学生改正错误,提高学生的思想品质。

三、激励性评价可以改变学生的人文性格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人人都有各自的长处。我们学校很多学生从小都是在爷爷、奶奶的身边长大,老人隔辈亲,难免会溺爱孩子,这个现象可以理解,但这就对学生的个性成长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娇惯让他们变得唯我独尊,很自我,难相处。面对这类学生,我们要从学生的根本出发,寻找学生逆反、倔强的根源。看到学生的进步及时加以表扬、鼓励,让学生慢慢改变自己的观点,从而塑造良好的人文性格。

四、激励性评价可以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好习惯成就好人生”。任何一种能力的形成都是养成好习惯的结果。好习惯是健康人格的基础,是成功人生的根本,更是成功的捷径。小学生年龄虽小,但是养成某种好的习惯却不难,比如上课养成的小口令, “身坐正,脚踏地,小小手,叠叠放,”学生做完题,及时提醒孩子“铅笔归位,我就归位”回答问题时“小小手,背背后”“我汇报,我倾听”一句句整齐的小口会让孩子养成良好的上课习惯。只要我们加强监督,努力营造良好的环境。

总之,激励性评价对小学生的促进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只要我们运用得当,会给我们的工作效率带来积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