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杂草”变身“香馍馍”

作者: 黄洁

党的二十大报告的第十部分“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指出: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为学校美术教育高质量发展指明的新方向。根据党的二十大的精神要求,结合艺术新课标的内容,我们以家国情怀、艺术精神、健全人格、生态文明为价值引领,以学生真实的经验出发,以美术学科为本位,跨界联动,开展项目化学习,开发“绿色发展”主题美术课程。

一、项目缘起

我们可以寻觅哪些绿色资源?如何让它与众不同?春天是感受生命意识最强烈的季节,同学们对这些植物朋友非常好奇,总有问不完的问题:它叫什么名字?……大自然是艺术课的天然课堂,由此,我们的“绿色主题”美术课程项目化学习活动也正式开启了。

二、项目准备

(一)项目资源:

项目的成功实施要求教师在项目准备前进行计划、准备和沟通。在项目开始前,需要考虑的问题包括:

1.需要投入多少课内以及课外的时间?

2.实现需要收集哪些有用的资料素材?

3.学生具有哪些基本知识与技能可以用于项目?

4.学生在实践探究过程中会遇到哪些问题?

5.不同的项目阶段,需要迭代哪些素材资源?

6.采用哪种展评形式可以更好地展示项目成果?

……

(二)驱动性问题

如何利用好校园“杂草”资源,深挖对学生终身发展有价值、有趣且赋能的校园“绿色发展”美术课程资源?

(三)项目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校园植物的相关信息和特点,尝试用画、拓、染、拼贴等方式创造,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及审美意识。

过程与方法:通过识、找、玩、绘、融、品、创等一系列活动,像艺术家一样思考想象,挖掘、收集、整理、创造缤纷美妙的作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一草一木揭治愈,大自然的艺术治愈心灵。培养学生追求自然、健康、环保的绿色生活理念,让非遗与校园共生,助力学校特色德育文化的创建。

三、项目实施过程及成果

活动一:“寻觅绿色资源”

了解植物的过程就像交朋友,需要耐心,循序渐进。

◇识学生通过查阅书籍、询问老师、网络搜索等方式开展“认识植物”活动。校园里有哪些植物朋友?它们长什么样?…

◇找知道了名字和特征,我们分小组找一找它们主要分布在校园的哪个位置?哪些植物又是“好邻居”!

活动二:“和花草一起玩”

我们用花草编织花环、戒指、手镯……捏一捏荠菜种子、斗一斗车前草;在白车轴草丛中寻找代表幸运的“四叶草”。

活动三:“用画笔 绘春草”

我们怎么来表现它们呢?经过组内投票推荐,我们决定先采用植物写生的方式,用画笔记录“杂草”之美。

活动四:“品春菜 绘春意”

用什么方法推荐春天的美味?一口春意唇齿间,春天的食材里还藏着饮食美学。通过大家讨论确定形式,我们设计了《春宴菜单我设计》为主题的美术作品,旨在推广健康绿色“春菜”。

活动五:“做干花 赠客人”

求一份来自校园的“特色伴手礼”。3月,学校承办市级劳动教育研讨活动,急需一份有意义的伴手礼。思考之后,我们就地取材,把校园里的“杂草”做成干花,制成书签,把这份暖暖“春意”送给客人老师们。

活动六:“融非遗 展新颜”

挖掘非遗特色 传承古染技艺。“非遗进校园”是非遗传承和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非遗进校园,既让孩子了解了优秀传统文化,又丰富了课程资源。

什么是植物敲拓染?用什么敲?敲在哪里?……围绕着一系列问题,我们又开启项目化学习探究的模式。

(1)揭:古染面纱

我们通过查询资料,了解到植物敲拓染是以根、茎、花、叶、果实、果皮等为染料,通过敲击使其颜色、形状自然转印到织物上,属于植物染色中的特殊技艺。

(2)寻:合适材料

什么样的工具最适合敲呢?敲在什么材料上最合适?哪些植物最适合做敲拓染?……我们带着问题,分小组进行了实践探索发现:橡皮锤是敲花草最专业的工具……

(3)探::拓染方法

探究过程中我们先尝试单个叶片,再进行小组合作,最后尝试单独做组合作品。

四、项目意义

(一)传统文化焕发时代活力

艺术新课标指出:我们要去了解传统工艺的主要流程,每一种工艺都值得我们保护和传承。本项目通过开发“植物染”系列绿色课程资源,让非遗与校园共生,薪火相传。学生深刻体会“守正创新”的内涵和意义,从而对中华文化的自信升华。

(二)学校文化建设蓬勃发展

通过系列项目化学习活动,学生学会用不一样的眼光审视当下,追求自然、健康、环保的绿色生活理念,助力学校特色德育文化的创建。“一草一木揭治愈,大自然的艺术治愈心灵,我们的项目化学习过程也具有心理疗愈的效果。活动课上,孩子们的一张张笑脸,就是最好的见证。

(三)学生综合能力显著提升

项目学习从选择主题、搜索资料、合作学习、作品制作到特色归纳,全由学生独立完成,项目学习过程中,提高了学生的综合探究与问题解决能力,从而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我们举办“万物生长美在其中”等植物系列作品艺术展,达到全过程育人的目的,让学生动手能力,协作能力,审美能力也得到提升。

(四)教师专业素养稳步增长

岁月更迭,新章将著,艺术探索,马不停蹄。不断迭代的技术,丰富的平台,多样的工具,优质的资源,和谐的环境等都为教师课程开发提供了良好的机遇。随着“任务驱动式”、“跨学科融合”、“单元式”、“主题式”、“项目式”、“活动式”、“亲子式”为主的新型美术作业样态在教学中不断涌现,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更多的可能性,提升教师科研意识和能力。

五、项目反思

我们在这个春天,通过开展开发校园“绿色发展”课程资源的项目化学习活动,真正让学生成为校园文化的传播者和创造者,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的。接下来我们要从“需求”走向“追求”,注重核心素养下“绿色发展”主题课程资源开发的迭代升级。通过继续开展项目化学习活动,深挖材料的特性,精选对学生终身发展有价值的课程内容,以技术媒材为辅助,促进作业科技含量提升,为课程新一轮的可持续发展蓄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