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推理意识的实践研究
作者: 泽壤姐推理意识主要是指对逻辑推理过程及其意义的初步感悟。《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把推理意识作为核心素养表现之一。推理意识有助于养成讲道理、有条理的思维习惯,增强交流能力,是形成推理能力的经验基础。《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要求:“知道可以从一些事实和命题出发,依据规则推出其他命题或结论;能够通过简单的归纳或类比,猜想或发现一些初步的结论;通过法则运用,体验数学从一般到特殊的论证过程;对自己及他人的问题解决过程给出合理解释。”“认识自然数,能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小数和分数,能进行整数四则运算和简单的小数、分数加减运算,形成数感、运算能力和初步的推理意识。”“知道数据的统计意义,能对一些随机现象发生的可能性大小作定性描述,形成数据意识和推理意识。”在此,笔者就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推理意识作了一定的实践研究。
一、提供数学推理平台,培养学生的推理意识
“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这四个领域内容都为发展学生推理意识提供了很好平台。小学阶段,数学推理教学在不同数学知识间有显性差异,在四大领域以不同形式存在,并有着不同的发展需求。(1)在“数与代数”中培养学生推理意识。如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让学生自主剖析8+7=?,孩子们想出很多方法算出得数,有一个孩子说,我知道10+7=17,那么8+7=15,这个孩子就是很好地进行了推理,在过去一律用“凑十法”情况下,是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培养了学生推理意识。在教学中,教材每一个知识点在提出之前都进行该知识合理性或产生必然性思维准备,要充分展现推理与推理过程,逐步培养学生推理意识。(2)在“图形与几何”中培养学生推理意识。在“图形与几何”教学中既要重视演绎推理,又要重视合情推理。小学数学“图形与几何”教学中应降低空间与图形知识内在要求,力求遵循学生心理发展与学习规律,着眼于直观感知与操作确认,多从学生熟悉实际出发,让学生动手做一做,试一试,想一想,认别图形主要特征与图形变换基本性质,学会识别不同图形;同时又辅以适当教学说明,培养学生推理意识。(3)在“统计与概率”中培养学生推理意识。统计中推理是合情推理,是一种可能性推理,与其它推理不同是,由统计推理得到结论无法用逻辑推理方法去检验,只有靠实践来证实。因此,“统计与概率”教学要重视学生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剖析数据、作出推断与决策全过程。(4)“综合与实践”中培养学生推理意识。综合推理也可称为生活推理或实践推理,“综合与实践”领域是对其他三个领域所学知识技能以及个体经验积累的综合运用,其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应用意识及能力的发展。因此,小学数学中的综合推理可理解为数学推理各种形式的综合运用,以及数学推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实践应用。
二、开展推理交流活动,培养学生的推理意识
推理意识的培养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学生们需要在不断的学习和推理当中丰富自身的思维方式和层面,从而能够更加严谨、更加全面的推理出数学知识,实现学生推理意识的有效培养。基于此,小学数学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应该找到合适的方式来丰富学生思维方式与层面,而开展相关的推理交流活动则是小学数学教师最佳的选择之一。在推理交流活动中进行推理经验的分享,能够让学生们学习别人的推理思维以及方式,从而结合自己的认知特点来完善自身的推理思维与方式,最终实现学生推理意识的培养。例如,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定期开展推理交流活动,针对于学生们在这一阶段当中遇到的推理问题进行总结分享,然后让学生们群策群力来进行解决。在活动当中,学生们也可以结合自己在知识理解和问题推理当中总结出的经验进行分享,为其他的学生提供更好的思路,从而达到丰富学生思维方式与层面的教学目的,实现小学生推理意识的有效培养,推动小学数学教学的发展。同时,在推理交流活动中,教师应当给予学生足够的表达机会,促进他们有理有节的思考,梳理逻辑,完成推理。如在《混合运算》这一内容推理交流活动中,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先自主探究,并提出疑惑或困难,之后教师再有针对性地进行点拨与指导,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先后顺序是怎样的?含有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是什么样的?学生根据这样一系列问题的引导,边思考边推理,进而完成推理意识的提升。
三、适当挖掘推理深度,培养学生的推理意识
在小学数学课堂推理思维培养过程中,主要基于原有认知的基础上进行迁移,便于学生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之间的关联性,同时教师根据自身具体的教学情况,适当挖掘推理的深度,进而提升推理意识教学的效果。比如:教师由四则运算数学知识进行拓展,结合四则运算中优先性的特点,向学生提出加减乘除相结合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判断计算的顺序和步骤,形成清晰的解题思路,认真书写运算过程,不断地提升自身思维能力。同时,教师鼓励学生根据自身的感性经验,自主发现、提出、猜想和推理问题,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推理意识训练方法。另外,学生推理意识的培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项长期的教学工程。所以,教师引导学生对自身的推理经验进行积累和总结,在运用推理意识的同时积累推理的方法和经验,逐步实现举一反三,整体性提升自身的推理意识。最后,教师结合学生具体的推理意识,组织学生开展对应的推理活动,在缓解学生学习压力的同时,引导学生发散自身的思维,实现学生推理思维引导的教学任务,增强学生对数学抽象概念的理解程度,并加以灵活运用,构建高效的小学数学教学课堂。
总而言之,小学生推理意识的培养关乎到其今后的数学知识学习与应用。因此,小学数学教师需要结合推理意识的特点来制定教学策略,真正实现学生推理意识的培养,为小学数学教学的进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