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未成年学生健康成长撑起一片天空

作者: 佟红升

为扎实做好法治进校园工作,帮助未成年学生提高安全意识,远离违法犯罪侵害。近日,阜宁县三灶中心小学邀请县公安局刑警大队扫黑队朱淑慧队长来学校开展预防性侵害专题法治巡讲活动。

讲座由“好朋友应该是什么样的?”拉开帷幕,孩子们各抒己见,积极发言,朱队长告诉孩子们:最好朋友,就是自已的身体,它需要好好的保护。

朱队长通过情景模拟等形式,让学生们知道了如何分辨性侵害:他人不必要却有意识地触碰你的隐私部位;他人指使你触碰别人的隐私部位;让你裸露身体或者看带有身体裸露的人像图片、影像视频等行为都属于性侵害。

通过趣味问答、互动游戏等方式,用生动易懂的语言让学生了解身体的发育变化和边界感,正确看待发育对心理、情绪的影响以及如何识别身边的危险信号。

坏人并不等于“长得坏”,有的人长得很好看,看上去很和蔼,可是他说不定也是坏人。要时刻对陌生人保持警惕,不管他用各种美味的糖果或者礼物去诱惑你,也不可以跟他走。朱队长用简单明了的讲解方式提升孩子们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明白性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关心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是党和国家义不容辞的职责,也是全社会的责任。未成年人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重要时期,求知欲强而辨别力弱,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这就需要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给予特别的关爱。近年来,阜宁县三灶中心小学一直把做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作为首要任务,常抓不懈,大力开展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全面提升学生的思想素质和道德情操,为未成年学生健康成长撑起一片天空。

一、加强学校组织领导,落实德育工作责任

学校始终把未成年学生的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进一步健全德育工作的领导管理体系,为全面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

学校成立了由校长为总领导的校内德育教育网络,层层落实责任,全面提高育人积极性。

学校根据《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计划》认真落实工作责任制,明确责任落实到人,强调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齐抓共管,形成合力,认真抓好每件小事,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规范。每班通过学期班级活动、竞赛、日常管理等方面的考核,对各班班主任工作进行综合量化考核,鼓励班主任积极参与并不断创新未成年人道德教育活动,有效提高班级学生思想道德水平。

二、创设校园文化环境,营造文化育人氛围

校园文化是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途径。学校充分利用班级板报这块阵地,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坚持每月一次的板报检查评比制度,主题内容分别为“未成年人法律法规”、“食品安全”、“交通安全”、“思想品德”、“国防教育”等。学校利用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等传统节日为重点,在学生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和道德体验活动,让学生接受传统文化的洗礼,让学生认知传统、弘扬传统,增进其爱祖国、爱家乡、爱他人的情感。学校举办校园文化节,开展了读书节、艺术节等校园文活动,充分发挥阅读、艺术、体育教育的育人功能。学校因地制宜地开展各种主题校园文化活动和学生社团活动,通过举办以弘扬社会主义时代精神为主题的报告会、座谈会、演讲比赛、征文比赛,锻炼学生意志,熏陶学生情操。学校还开展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各种课外兴趣活动、“阳光体育”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发展个性,陶冶情操,磨炼意志。

三、坚定理想信念教育,提高学生道德素养

学校通过每周一升旗仪式、国旗下讲话、校园广播、板报、校园网以及课外活动基地等德育系列途径,加强对未成年人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进行助人为乐、保护环境、感恩祖国、人民、父母、远离毒品、交通安全等教育,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学校利用各种法定节日、传统节日、重要人物和重大事件纪念日,及入学、入团、成人宣誓等重要时间节点,通过组织主题班会、团会,举行各种庆祝、纪念等仪式活动,集中开展宣传教育,提高学生道德素养。学校扎实开展心理健康主题教育,重点针对单亲家庭、经济困难家庭、进城务工家庭等特殊家庭学生以及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心理问题,有效开展心理教育和辅导,提高抵抗挫折、克服困难的能力。学校除了按照课程要求开设健康教育课之外,还设立心理咨询室,在全校推开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每学期至少进行一次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辅导活动,至少两次心理健康班会活动,两次心理健康教育讲座。

四、严抓习惯养成教育,端正学生行为规范

学校对未成年人学生良好习惯养成教育十分重视。利用每周的班会时间,全校开展各种促进学生品德提升的教育活动,对学生中存在的语言不文明,乱丢乱扔、不爱惜公物等问题,及时指出,广泛讨论,及时纠正。利用每周的升旗仪式、年级集会等,进行学生演讲、讨论,内容涉及日常行为、吃苦精神、受挫能力、竞争意识、心理健康等。加强学生文明上网、文明餐桌、文明交通、文明旅游教育,强化未成年人文明意识和文明行为。扎实开展班级管理工作,每学期初,学校对班级布置进行检查评比,每周进行流动红旗评比,期末评选出文明班级,让优质和谐的班级文化,成为师生的精神家园。

五、家校协同合力育人,增强德育工作实效

未成年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是社会系统工程。全社会都应高度重视和密切关注,只有学校、社会、家庭三管齐下,齐心协力,共同为他们营造一个纯净的成长环境,才能建立长效机制并收到教育实效。

学校邀请派出所的同志到校进行安全讲座,开展消防安全教育,培养消防安全技能。通过广播、主题班团会、手抄报等形式,深化学生的法制观念,帮助学生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学校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家长开放日、致家长一封信、家校个别会谈、校讯通六大途径,主动与家长在学生良好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安全教育等方面进行沟通交流,形成家、校、社区三位一体的良好教育网络,促进学生品德教育及行为的规范。

总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系统的、长期的、艰巨的工程,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不断提高。阜宁县三灶中心小学将继续更新教育理念,改善教学环境,提升文化内涵,努力在提层次、增内涵、强底蕴上下功夫,将学校建成师生学习的乐园、精神的家园,努力开创学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