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高中化学课程教学探讨
作者: 邓丽摘要: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高中化学课程教学,教师首先要以高中化学教材为基础,运用建构主义理论提升学生高中化学素养。结合新课标对高中化学教学的要求,教师要设计各种实验和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来建构高中化学知识体系。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在合作小组中相互交流和分享,建构高中化学知识体系。
关键词:建构主义理论;高中;化学课程;教学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高中化学课程教学,教师要强调高中学生通过主动探索和建构知识来获得对高中化学教学内容的理解。建构主义理论在高中化学课程教学当中的应用,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化学素养,而且能够让学生的学习更为高效。教师在授课过程当中要作为引导者和促进者,不能只是在教学中以知识单向传递者的方式面对学生,而要更多地激发起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让学生能够通过自主查阅资料、自主建构知识结构、自主完成实验验证等方式自己寻求答案。
一、以高中化学教材为基础,运用建构主义理论提升学生高中化学素养
高中化学教材包含了基础的化学知识、实验操作技巧以及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等内容,是专门为高中生设计的化学学习资源。教学内容在确保科学性和适应性的基础上,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有效地建立扎实的化学基础,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能力,提升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建构主义理论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当中的应用要建立在化学教材教学内容的基础之上,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化学教材当中涉及的各种化学概念如原子结构、化学键、化学反应速率、酸碱理论等,而且要能够让学生掌握化学教材当中所涉及的化学实验,还要让学生掌握将化学理论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当中的方法,让学生充分了解到化学在医药、能源以及材料科学等领域的应用。建构主义理论的关键在于建构,在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自我反思。教师要通过详细的解释和图示,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化学概念,让学生能够在头脑中自主建构化学知识模型。教师还要运用化学教材当中配备的大量习题和问题,让学生将掌握到的化学概念通过从基础到高级的不同难度级别的化学训练来完成知识的建构,形成化学知识体系,让学生在化学实践当中巩固所学理论知识,提高解决化学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在《钠及其化合物》这一节的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展示钠及其化合物的模型图解释钠及其化合物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教师要让学生掌握纳的基本概念,帮助学生掌握正确地学习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学习方法。教师可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引导学生研究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帮助学生建立结构决定性质的认知模型,并运用模型解释化学现象。教师还要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内容认识钠及其化合物在现代社会当中的应用,还可介绍相关的化学历史和化学家的故事增强学生学习的趣味性,让学生更热衷建立化学知识结构模型。
二、教师要设计各种实验和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来建构高中化学知识体系
教师可精心设计一系列化学实验和活动,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来建构化学知识体系。不管是在学生学习化学概念的过程当中,还是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化学实验的过程当中,学生的自我参与自主实践都是建构主义理论在化学教学过程当中的有效体现。化学教材当中涉及不少的化学实验活动,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当中的化学实验引导学生共同设计实验过程,探究不同化学物质的性质和反应。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在化学实验当中提出假设、设计实验方案并依据实验过程记录实验数据,最终获得实验结论,同时将实验结论与教材当中所给出的化学公式以及化学方程式进行对比和探究,形成化学知识体系。这种探究式的学习,让学生在化学实验中巩固了化学知识,在培养团队合作能力和探究精神的基础上通过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到了化学反应。教师还可以将课堂当中学生进行的化学实验,引导学生自主延伸到日常生活当中进行安全范围内的有效实验。如在《化学能转化成电能》这一实验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参与化学实验理解化学反应与电能之间的转换关系。学生在进行化学实验之前要能够借助教材理解基础的化学知识如氧化还原反应等。学生设计化学能转化成电能实验方案、安装实验装置,并使用万用表来测量产生的电压,通过亲身实践观察到金属片进入相应的溶液,由于金属片电化学性质的不同而分别失去和获得电子,从而在导线中产生电流的过程,不仅能够充分认识到化学知识结构体系在实际生活当中的重要性,而且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在课后自主完成相应的实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生亲手搭建了化学模型,直观地感受到了化学应用的作用,自然对自主建构化学知识体系产生浓厚的兴趣。
三、合作学习可以更好地强化学生对高中化学知识的自主建构能力
学生化学学习能力的不同,自主建构化学知识体系的能力也各不相同。为了更好地运用建构主义理论来引导学生完成化学学习,教师可以以同组异质的原则引导学生在合作小组中进行化学研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合作完成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化学实验等活动,不断激发不同能力的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教师要善于鼓励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和评价,在同伴互助中认识到自己在化学建构当中的进步和不足,有效调整化学学习策略,不断提升化学素养。如在《分子的空间结构》这一节的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在同组异质小组中合作学习,共同分析分子的空间结构,建构分子空间结构模型。教师还可以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评价学生的个体认知与小组合作成果,不仅可以通过传统的笔试来评价学生的化学知识建构能力,还可以通过实验操作、项目报告、小组讨论等多种形式全面了解学生在化学学习过程中使用建构主义理论的能力。
总之,将建构主义理论应用于高中化学课程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同时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化学知识。教师要引导学生基于教材教学内容自主学习、合作建构,在实践中搭建化学知识体系模型,并将化学知识运用到实践生活当中去。
参考文献:
[1]姜立刚,刘佳龙.信息化背景下协作式问题解决教学范式建构[J].教学与管理,2024(6):67-68.
[2]蒋凯.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高中化学教学课程[J].数学通报,2024(08):5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