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趣味性课堂教学的建设

作者: 陈芸

孔夫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告诉我们,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真正热爱,才能取得卓越的成就。数学课本身是枯燥的,不容易学,学生有抵触心理。教师该如何面对这样的问题呢?我认为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就要学会对学生进行趣味教学法。成功的数学课必须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光有教师的教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学生主动地学,有兴趣地学,才能取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将枯燥乏味的数学知识转化成生动、形象、贴近生活的有趣课堂来,给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让课堂成为充满活力、趣味无穷的空间,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地去感受数学美,追求数学美。这样真正把学生当作学习的小主人,努力创设情境,创设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空间,引导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让数学走出书本,走近生活。培养学生对数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引导学生对数学养成爱学、会学、乐学的习惯。使学生的智力、能力得到更好的发挥。

一、寓教于乐,获取数学知识。

课堂上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要放手让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主动去探索并尝试学习新知识,比如在教学《长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一课时,让学生通过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等方法推导,然后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说说公式的来历,不能拼命强调学生机械硬背长方形的面积=长×宽,让所有学生通过剪、摆、拼后能推导出来,教师千万不能光看到有一小部分的优秀学生会了后就让他们说,应注意让一般甚至后进的学生也会推导出来,让每个学生都能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明了公式的来源和意义。

二、数学走进生活激发学习的兴趣。

数学知识的生活化,就是通过将数学教材中枯糙、脱离学生生活实际的数学知识还原,取之于学生生活实践并具有一定真实意义的数学问题,以此来沟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教学中,我非常重视以学生熟悉的并贴近他们生活实际的数学问题取代脱离生产生活实际的数学问题。例如,我在教“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时,首先用生活中的小故事导入新课,激起了同学们的兴趣,当同学们用数方格的方法得出长方形的长是6厘米、宽是3厘米,面积是18平方厘米,平行四边形的底是6厘米、高是3厘米面积也是18平方厘米时。因为长方形面积=长×宽,是不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也与底和高有关系呢?如果有的话又有什么关系呢?大家猜一猜,这样教师创设了问题给学生大胆猜想、并积极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情境。

又如在 上“解决问题”时,我把教材中的题目“一辆汽车两小时行80千米。照这样计算,5小时行多少千米?”作为“试一试”,之前,以“小明买3本笔记本用去了12元,照这样计算,买8本笔记本需要多少钱?”由于要知道“买8本笔记本需要多少钱,必须先知道笔记本的单价”这一认识是学生生活经验中早已具备的,因而在解答时,更显得得心应手。还有 “挖一条水渠,计划每天挖30米,8天挖完。实际每天挖40米,实际挖用几天?”,我在教学时也将例题作了一点修改“小明家夏天吃冷饮,一家人计划每天吃3块,30天吃完,实际每天吃了5块,实际几天吃完?”由于要求“实际几天吃完,必须知道冷饮有多少块”这又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在解答时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兴趣盎然,思维也活跃了。

三、题目多元化,方法多样化。

一般来说,我们的学生都在反复训练中学习数学,并逐步形成一种思维的定势,碰到有多余条件或不同种解答时,往往不知道从何入手,因此,要多设计一些开放题,以使学生在发散性、多维度的思维活动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如在教学<<比两数和多(少)几的两步计算应用题>>时,我是这样引入:1.谈话了解,你们班男生有多少人?女生有多少人?今天来我们班听课的老师有多少人?学生收集,老师板书。男生有21人,女生有24人,听课老师9人。2.让学生根据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小组讨论,在个别汇报。3.学生提出以下问题:(1)男生和女生一共多少人?(2)男生比女生少多少人?(3)全班同学和听课老师一共多少人?(4)全班同学比听课老师多多少人?(5)全班同学是听课老师的几倍?……通过让学生补充不同的问题,明白两数和(差),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数量关系。通过让学生收集信息,参与讨论,提出问题等环节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有一些条件不足的应用题,如“商店有红气球35个, 黄气球有多少个?”让学生通过思考添加条件解答,为学生进一步明确数与数之间的关系很重要。

在教学中,我还注重设计有不同解答方法的题目,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如在解答 “每个灯柱上装3盏灯,一共 80个灯柱,我带来250盏灯,带来的灯够不够?”这是一道解题策略开放的题目,在解答中,教师要注意启发引导,不拘泥于一种方法,可从80个灯柱上共需要多少盏灯考虑;也可从每个灯柱上装3盏灯,250盏灯可装多少个灯柱考虑;还可从250盏灯装在80个灯柱上,每个灯柱上可装几盏灯考虑。

我们还可以将数学题与我们的小队活动方案紧密结合,真正将数学的开放性与生活化落在实处,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比如通过设计“快乐旅游”活动方案(从设计旅游的路线,旅游金费的预算,游玩的项目等),让学生自己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激发学习兴趣,增强数学意识,培育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总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做个有心人,让数学真正成为学生爱学、乐学的学科。在他们眼里,数学将是一门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学科,不再是枯燥乏味的数学课。只有这样,学生才容易把数学学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