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智慧教育理念下中职机械专业教学实践
作者: 陶阳广一、在中职机械专业教学中搭建智慧课堂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 智慧教育理念走入中职机械教学课程的必要性
作为一个机械制造大国,机械行业在我国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此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中职学校开始注重机械专业的发展,对于机械专业知识人才的培养迫在眉睫。“智慧课堂”要求教师在教学的前、中、后期利用新型的教学技术与适宜的教学方法,为学生营造更加良好的教学情境,打造学生为主体的新型课堂模式。同时,大数据、云课堂、移动终端和希沃交互智能平板一体化设备等有效应用为中职机械专业课堂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电子白板与平板电脑的有效结合在精细化教学、提高学习效率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这一现象的产生,要求中职机械专业教师加强信息技术如何有效融入教学,构建智慧课堂方面的研究。
(二) 智慧教育理念走入中职机械教学课程的可行性
当前中职机械专业课程设置有着明显的不合理之处,如中职机械教学所用教材内容较多,教学课时较少等,忽略了对学生的职业化培养需求,尽管教师尽可能优化教学设计,但学生基础较差,学习兴趣又不高,常常出现所学内容难以消化、对课堂产生抵触情绪的现象。
随着社会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智慧教育作为一种新型教学理念为中职教学开创了新的 渠道。智慧教育依托于数字化技术,可以将实物虚拟化搬进教室,打破了传统课堂教学的时 空限制,将机械细节放大实现可视化,帮助学生更快地适应工作状态;学生也可以通过智慧 教育观看将教师提前下发的课程导向与视频资料,更好地开展课前预习工作。
二、当前智慧教育理念下中职机械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智慧教育走进了中职教育的视角,但在实际教学中仍然存在一定问题。
(一) 智慧教学的掌握能力不充足
智慧教育要求教师有多桶水、水长流,才能为学生提供符合时代特征与社会需要的教学方法与内容,而当前中职机械教师在智慧教学中掌握与运用能力仍存在不足。一方面,智慧教育要求教师以学生为中心及时更新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在设计、实践、评价、收集反馈等方面灵活运用,以改变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状态。
另一方面,机械类教学内容与其他理论教学内容不同,它是一个实践与理论紧密结合的专业,但目前中职学校机械专业教学内容与现实需求严重脱轨研究成为了一个重要问题,教师并没有充分掌握相关单位对于专业人才的需求,一昧地注重理论或者实训,导致教学实践与岗位要求不匹配,教学质量低下。还要部分教师信息应用技术较弱,不会使用微课、智慧平台等,无法实现机械教学与现代技术相融合。
(二) 教学评价与反馈机制不完善
“志从趣生”,教学评价与反馈是激发学生兴趣的主要环节,课前预习、课堂互动与课后作业是学生反馈的重要组成部分,智慧课堂下教师能够通过导学、微课、多元作业等方式全面收取学生的反馈记录,做出科学、公正的教学评价。当前智慧教育教学中教师虽尝试使用互联网工具,但学习评价与反馈机制仍不完善,多依据试卷分数与机械操作结果做出评判,也有一些过度重视升学率与就业率,评价标准单一化,对学生的知识技能、情感发展等缺乏全面的考察,难以对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与学习兴趣做出正确判断,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 智慧教学的内容形式单一化
大部分中职机械专业的教师还没有认识到智慧教学的本质,虽然PPT借助了现代技术,但 PPT 的念读并不是智慧教学,智慧教学是把信息技术用在合适的地方。除了对理论知识的讲解,一些中职教师在进行机械实践时对实训内容设计不足,没有找到合适的信息技术支撑课堂教学内容的展开,滥用智慧教学。像信息技术发展下的三维APP的使用,便可以让基础知识讲解与实践操作有效结合,不仅仅能够提升学生自主探究的乐趣,还能真正实现智慧教育的教学目标。
三、智慧教育理念下中职机械专业教学实践策略
(一) 设计支持自主学习的微课资源
希沃交互智能平板一体化设备的运用为翻转课堂、微课等新型课堂模式提供了技术支撑,同时也打破了传统中职机械类课堂的时空限制,为优化学生课前预习与扩充学生课外阅读提供了可能。一方面,中职学段的学生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通过短课堂,在学生自主学习、情境感受的过程中,激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表达自身想法,为中职机械类课堂的开展创造了良好的开端。如课前预习,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制作电子教案,引导学生在课前按照教学目录自主完成学习,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采取在学生的平板中同步上传“导学案”或对翻转课堂、微课等展现的小测试来进行学生学情的判断,为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供支撑。
(二) 创设直观化、生活化教学情境
空间想象力是中职机械类教育课程的灵魂,尤其在制图课程中,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是机械教育内容的重中之重。在传统教学中,学生大多数是通过图片、视频来认识机械的构造,学生对于立体空间的认识有限,教学实践达不到理想效果。生活化的教学能够增强学生思辨与实践能力,互联网的普及让教师能够接触并巧妙选择适宜的案例运用在教学设计中,利用现实失败的案例激发学生思考、吸收与利用所学知识,体会课程学习的实际价值。
(三) 优化人-机教学互动与评价机制
智慧课堂的构建不仅仅表现在课堂教学之中,课外延伸和师生互动中的有效融入也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喜爱玩电子设备的中职学生手中的电子设备也可以成为课堂教学的工具,腾讯会议、钉钉、微信群中的沟通能够帮助教师实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与问题,对教学问题实现多层次、一对一地讲解,在交流、讨论中打开学生思路,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总的来说,智慧教育理念与教学实践突破了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契合机械类教学可视化、直观化、生活化、实践化的课程特征。要求教师及时更新教学理念,积极运用互联网、人工智能技术,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视角出发,设计多样的教学内容,创建良好的教学情境、教学互动与科学、多元的教学评价,为学生专业素养的提升提供良好的教学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