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借古诗双彩翼 妙引诗情上碧霄

作者: 郭琳

唐诗宋词的魅力,在于它可以在你人生低谷时给予奋发的力量,它可以在你失意低落时给予豁达的力量,它可以在你迷惘不知去处时给予前进的力量。优秀的古诗词,流传至今,作为语文教师,有责任把古诗词传承下去。小学一二年级要求积累27首古诗,其中每一首都是脍炙人口、吟唱千古,而且几乎人人耳熟能详,很多小朋友在上小学之前已经能熟练地背诵了。那么,对于小朋友来说已经这么熟悉的古诗,我们在课堂上需要怎么做呢?

一、吟唱,激起学诗的兴趣

七八岁孩子的语言思维和理解能力还处于发展阶段,对古诗学习比较困难,因为古诗,短小精悍却含义深刻。因此,低年级的古诗教学不能以能背诵、会解释、能默写为最终目标,如果只是就文字而文字的组织古诗教学,那将是一个枯燥乏味的过程,时间一长,学生就忘记了。古诗教学需要创新,老师应想方设法让课堂轻松愉悦,小朋友觉得学习古诗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快乐的事情,从而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提高语文素养。

二、诵读,挥洒诗性的魅力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在低年级的古诗教学课堂中,教师要让学生有充足的诵读时间。虽然很多古诗小朋友课前都已经背得滚瓜烂熟,但却不一定认识古诗中的每一个字,尤其是前鼻音和后鼻音,翘舌音和平舌音。如《咏鹅》中“掌”的读音,“波”的字形,容易出错,这就需要在语文课堂上,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准确地把握。古代私塾中老先生教学生,就是让学生拿着书本摇头晃脑地诵读,读啊读,读啊读,读到倒背如流。我偶尔也会让小朋友想象着自己是诗人眯着眼睛摇头晃脑地读一读。一堂课下来,小朋友读的次数多却不累,反而越读越有兴致,背诵自然不在话下。

三、体验,飘撒诗意的花瓣

1.用画面营造诗境,帮助学生理解诗句。

我们不难发现,一首古诗就是一幅美丽的图画,选编如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每一首都是一幅惟妙惟肖、形象逼真的图画。统编教材更像是一本内容充实的大绘本,图案传神,色彩明丽,非常适合小学生使用,有利于抓住小学生的眼球,提高学习的兴趣。

2.指导学生绘画,画出自己对诗意的理解。

古诗是十分注重形象描绘的,中国诗词大会第五季有一关是“看图猜诗句”,嘉宾之一的康震老师寥寥几笔就栩栩如生地画出一首古诗。班里的孩子从一年级开始就非常喜欢画画,利用他们的这一爱好,我会经常鼓励他们给古诗配画。这不仅可以引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而且能更好地理解诗意,体会诗境。

四、拓展,扬起诗情的风帆

一首古诗就是一个内容丰富的故事,我们可以鼓励孩子把一首首诗改编成一个个小故事,再现情景,帮助理解。如学完《咏鹅》,有的小朋友这样写:古时候,在一个清澈的池塘边,有几只大白鹅在玩游戏,他们玩得满头大汗,就跳进池塘去洗澡。他们一会儿拍打着翅膀,一会儿用红红的脚掌划水,洗完了还伸长脖子大声叫着“鹅鹅鹅!”好像在说:“真舒服呀!”当孩子能用自己的语言把短短的十几、二十几个字的古诗编写成一个完整的小故事的时候,相信这首诗已经深深地印在他的脑子里了。

都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但仅仅只读教材中的古诗,是远远不够的,况且小朋友都向往课外更多的知识,他们对世界的好奇无穷无尽。因此,在古诗文教学中融入课外赏析内容,拓展知识,可以满足他们的求知欲,促成其融会贯通地学习知识。

总而言之,低年级小学生有他们特有的年龄特征和学习规律,我们要从学生本身出发,遵从《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努力创设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热情,使他们尽情地诵读,深入地体会,自觉地积累,学到诵读古诗的方法,从而提高学习、积累古诗的兴趣和能力,让古诗浸润孩子的心田,让优秀的传统文化永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