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进生转变有良方
作者: 蒋茜茜后进生,就是素质发展的某一方面或所有方面相对滞后的学生。通常情况下最突出地表现在品行和学业成绩等方面地相对滞后,按照素质教育的标准,不应局限于品行和学业成绩这两个方面来评判一个学生的后进与否。
去年我做班主任接手的班有个典型的后进生小鹏同学,他十分调皮,课上喜欢交头接耳,心不在焉;课下喜欢追逐打闹,损害公物,经常滋生事端,同学们都不喜欢他。在一次交流后我了解到:因为小鹏同学的种种行为,以前的班主任没少找过家长聊天,家长生气直接在学校动手打骂,致使孩子失去了自尊,不愿意和家长交流,慢慢的家长也完全失去了信心。久而久之,小鹏的问题便越来越严重。上课睡觉,坐无坐相,站无站姿,对老师的教育有强烈逆反表现,与科任老师多次顶撞,屡教不改。他还经常不交作业、迟到、旷课,大课间找不到人,班上的其他科任老师常常对其束手无策。同学对他无休止的投诉、科任老师们的摇头无奈……
面对这样的学生,刚开始我也恨铁不成钢,我黑脸生气过一段时间、大发雷霆痛骂过他整整一节课……可这些,都无济于事,以至于每天处在崩溃与郁闷之中。学生敌对情绪也很严重,因为他觉得我伤害了他,我觉得他每天在违纪,且不知悔改!
到底怎样才能转变小鹏呢?我绞尽脑汁。这时,我想到了陶老先生。陶行知先生一生践行着他为教育、为学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爱心之愿——“化为甘霖,使大地处处受到润泽;化为太阳,使所有民众都得到照耀。”马斯洛“需要层次”的理论也告诉我们, 人类除了最基本的心理、安全需要外,更高层次的需求就是对尊重的需求, 希望得到他人的肯定和欣赏, 得到社会的肯定性评价。是的,任何人都有被尊重的需求,后进生也不例外。
我便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指出他某些想法、行为上的错误,鼓励他别沮丧,勇敢地面对自己的错误。为了维护孩子自尊心,每当他做错了事,我并不当众责备他,而是利用课余时间跟他谈话,主动了解他的内心想法,尊重他的想法和观点,使他更愿意跟我敞开心扉的交流。
同时我私下找其父母共同探讨教育方法,引导家长用赏识的眼光发掘孩子的优点,学会肯定他、鼓励他。就这样在家长和老师的赏识和鼓励下,小鹏决心从此改正错误,而我也在小鹏有了好的表现时及时表扬他,使他感到老师其实时刻在关注他,期望他可以有所进步。除此之外,每次小鹏有了一点儿进步,我都会发一条信息向他的家长报喜,感谢他们的付出,例如,“您的孩子在这次考试中有进步,祝贺他,也感谢您一直以来的关心和付出!”其实,孩子进步,更多的功劳是在于家长能够监督自己孩子,老师起到的只是推动的作用。及时表扬后进生,感谢家长让家长看到孩子的希望,以及老师足够关心孩子,了解孩子,这样后进生有进步,家长也就更有信心了。
对小鹏的转化过程中我总结出以下几条转变后进生的方法:
一、克服后进生的心理问题,对症下药
后进生普遍自制力较差,在思想和学习方面较其他同学有一定距离,他们在班里为数不多,但是给班级常常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并且有一定的破坏性和反复性。因此,在做他们的工作时,要从根源上分析其存在原因。挖掘其内心想法,剖析其行为,帮助他们树立勇气,克服自卑心理,从一点一滴小事中认识到他们优点,使他们能够独立自由的进行学习、生活。
二、坚定信心转化学困生
“欲速则不达”是孔夫子留给我们的教育圣言。转化学困生这项工作,具有长期性、反复性,因此一定要做好打硬仗的心里准备。每个学生肯定都想学好,表现好。但个别同学往往经不起外界不良影响的侵蚀,而一度走向低谷。因此抓后进生工作不能满足于一时的成功,应该有反复抓的思想准备。他们的错误其实很容易出现反复,我们需要对他们的反复有思想准备,冷静分析,从容对待,不急躁,不厌弃,坚持教育,持之以恒。不能因出现反复而自己先动摇了教育的信心,深入去了解反复的原因,只有在对他们反复出现错误的反复教育中,才能循序渐进地让他们一步步走向成功。
三、对后进生要更多的给予爱心
在一点一滴的小事上,善于发现后进生的闪光点,给予肯定。在生活中、学习中充分注重他们,使他们感觉到老师在关注他们,认识到他们不是孤立的。另外要进行赏识教育,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在授课中,进行分层教学,使他们能"吃的好",逐渐提高自己的成绩。
四、及时进行家访活动
教育不能只靠学校,家庭和社会也起到一定的作用,只有家庭、学校、社会形成一股教育合力,才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这学期我将继续进行家访工作,做到家长、教师信息互通。
此外,在感化“差生”的工作中,班主任的实际行为是无声的教育。在一些情况下,老师千言万语的说教,不如自己的一个实际行动给学生带来的影响更好。这就是常说的“身教胜于言教”。因此,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班主任自己首先做到。如果班主任对学生提出某些要求而自己却做不到,这样的要求便不会产生什么好的效果,还有可能产生负面的影响。作为班主任,应十分重视以“行”导之,以自己的高度组织纪律观念去感染“差生”,使他们的心灵产生震动,在这种情况取得显著成效之后,还必须进一步深化教育,使“差生”最终能够形成很强的组织纪律观念。
其实不管多调皮的孩子,外表看来什么也不在乎,其实,在他的内心也是希望自己是优秀的,只是不给他机会表现,他们一次次的失望,导致在各个方面对自己失去信心,他也就没有去努力的勇气了。老师应该多给后进生创造机会,使他们重振旗鼓,人生的帆能高高地树立起来!给孩子一个机会,他们会给你一个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