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初中语文自读课文教学探究

作者: 顾晓蓝

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将课文分为教读、自读两种课型。自读课文在统编教材选文系统中占大约1/3的比重,且在单元位置、选材取向以及助读系统上均有其自身独特性。自读课以自读课文为载体,联结课内教读与课外阅读,教好自读课,才能真正体现新课标提出的“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的要求。在此,笔者就部编版初中语文自读课文教学作了一定探究。

一、基于拓展延伸设计自读课文教学目标

教师对教学任务的落实及学生对学习目标的把握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设计的教学目标是否明确化、具体化。但在一些教师的设计中,自读课的教学目标设定过于宏观,未能落实到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具体细节上。例如,《再塑生命的人》是七年级的一篇自读课文,一些教师制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读准、理解“感慨、搓捻、花团锦簇”等词;第二,厘清文章思路,了解作者的主要事迹,其目的是锻炼学生分析文章的能力,但本课是一篇自读课文,不应停留在培养学生分析、品味、总结文章的阅读能力上,而要拓展延伸学生在教读课上已掌握的阅读知识与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自读课侧重于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不应以阅读知识、方法的获取与掌握为目标。首先,教师必须深入钻研自读课文,注意课文所在单元主要训练学生的哪些能力,并根据学生的实际学情,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为主要教学目标。其次,在设计教学目标时,教师应将自读课教学目标定位在如何根据学生已掌握的阅读能力让学生进行系统的、更进一步的巩固训练,从而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有效提升。最后,教师应将教学目标明确化、具体化,落实到每节自读课的教学内容上,清楚地知道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是提升学生的某一能力,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从而更好地进行有效学习。统编版七年级教材上册第一单元有《春》《济南的冬天》《雨的四季》三篇散文。编者将《春》和《济南的冬天》编排为教读课文,将《雨的四季》编排为自读课文,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加以区别。在教学时,教师应明确本单元的主题为散文教学。七年级学生学习散文的基础比较薄弱,自主阅读散文的能力有待提高,尚不能品味散文的语言特点,但他们普遍比较活泼,接受与运用新知识的能力较强,更希望能在课堂上与教师、同学进行互动交流。因此,自读课文《雨的四季》的教学目标与教读课的侧重点不同,教师应注重根据上节课的学情来锻炼和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可将教学目标设计为“通过品味语言,感受文章的语言美、画面美,并指导学生将已学到的景物特征的描写方法应用于实践中,以提升学生的语言分析能力”。需要注意的是,此处教学目标的描述要更细化、具体化,应在叙述中体现如何具体地提升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

二、选取行之有效的自读课文教学方法

“自读”强调的是自主阅读,自读课的根本目标是要教会学生自学的方法,实现独立阅读、自主阅读、个性化阅读,从而体现“教是为了不需要教”的理念。因此选取有效的自读课文教学方法十分重要。(1)方法迁移。目的是让学生把教读课文中学到的相关阅读方法内化,运用到自读课文学习上来,实现自主阅读,提升阅读能力。如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主题是“四季美景”,在单元提示中说明:“注意揣摩和品味语言,体会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根据单元提示的要求,在教学本单元的前两篇教读课文《春》和《济南的冬天》时,我设置的一个教学目标是教会学生品味语言的方法,让学生体会比喻和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在自读课文《雨的四季》的教学中就可以提示和引导学生结合旁批并运用在教读中学过的品味语言方法来品析课文。(2)自读批注。批注是一种基本的阅读方法,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旁批示例,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自己批注。学生自读课文时可以进行多维批注:借助旁批,理解与赏析文本;回答旁批问题,引发自己的思考;对文本原批注进行二次批注阐释;在留白的地方对文本精妙之处进行批注。(3)比较阅读。如在教学《雨的四季》这一自读课文时,就引导学生将其与《春》《在烈日和暴雨下》等文章讲行比较阅读。将本文的“春雨图”与朱自清《春》中的“春雨图”的写法进行比较,让学生明白《雨的四季》属于侧面描写,而《春》用的是正面描写。又将本文“夏雨图”部分内容与老舍的《在烈日和暴雨下》有关下雨的描写部分进行对比阅读:体会本文是对雨的赞美与欣赏,而老舍笔下的雨是“恶狠狠”的,突出了生活在其中的劳苦人民的艰辛,有较强的写实意味。

三、充分运用信息技术优化自读课文教学

初中语文教师应该充分运用信息技术,营造良好的自读课文学习氛围,促进自读课文教学质量质的提升。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单元“导语”中明确要求,注意揣摩和品味语言,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在教学《雨的四季》这篇自读课文时,教师可以单独播放数字教材中描写春雨这部分的视频朗读,让学生感受春雨的娇媚和柔情,再运用圈点勾画法进行学习。教师可以先给学生例子,让学生明确批注方向,请两三位学生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词语的运用、描写方法、修辞手法等),上讲台在数字教材中标出描写春雨娇媚和柔情的句子,再结合课本中的旁批自己做批注,然后向全班同学展示。教师通过这种方法,借助创建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教师则在一旁正确引导即可。学生不仅将教读课文中的方法运用到自读课文中,而且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方式比教师的精讲、分析更容易让学生接受,更受学生青睐,课堂气氛更活跃,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浓厚,教学效果更显著。

总之,在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的自读课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教材“教读、自读、课外读”三位一体的阅读优势,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提供充足的自读空间,构建有效的反馈机制,增强学生自主阅读的欲望,锻炼学生自主阅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