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正宪与儿童数学教育》一书给我的教育启示

作者: 王琪 黄丹丹 张俊秀

《吴正宪与儿童数学教育》一书,通过深入剖析吴正宪老师的教学理念和实践经验,为教育工作者,尤其是数学教师,提供了宝贵的启示。以下是我从该书中获得的一些主要教育启示:

1、作为一名数学教师,首先我们要读懂数学,读懂教材,抓住数学的本质进行教学,要为儿童提供“好吃又有营养”的儿童教育。首先,新课程标准对于数学的定义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学源于对现实世界的抽象,通过对数量和数量关系,图形和图形关系的抽象,得到数学研究对象及其关系;基于抽象结构,通过对研究对象的符号运算,形式推理、模型建构等,形成数学的结论和方法,帮助人们认识、理解和表达现实世界的本质、关系和规律。其次,教材是我们教学内容的载体,承载着教师授课和学生学习的核心内容。作为小学数学教师,要了解教材编排的意图,从整体上对整个小学阶段的教材有一个整体性的把握,做到“心中有棵树,教学才有术”。注重知识之间的联系,将知识分模块学习,引导学生学完后将脑海中散碎的知识点构建成知识链或者知识网,形成儿童知识库。这本书中吴正宪老师提到通过“小学数学归纳组合实验”,打乱原有的教材编排体系,将小学教材整合成了六大知识体系,即“六条龙”的教学,就是为了让学生学习系统化、结构化。对比自己之前的授课经历,似乎我更注重知识的传授,并没有建立知识之间的结构,没有让散乱的知识点形成一张“知识网”。

2、关注学生,关注教学过程。吴正宪老师的这本书中多次提到要关注学生,尊重学生差异,因材施教,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采用不同的学习方法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从而发现知识之间的联系,还要积极地为学生创设一个愉悦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敢于提出问题,会提问题。而且要尽可能多的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创造条件,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明确教育的目的,把“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渗透到教学中。不仅仅只是教会儿童知识,更重要的是完善学生的人格,启迪学生智慧,培养学生能力的发展和促进思维的发展。

3、重视研修的力量。在书中吴正宪老师介绍了自己在几个学校开展的双师课堂活动,通过一次次“双师课堂”等形式的教研活动,挖掘每一个参与者的教学经验,在分享同伴经验的过程中从同伴身上汲取营养,提升了教师的理性思考能力和专业敏感与自觉,从而实现教师的专业发展。

4、勤于笔耕,注重反思。吴正宪老师在书中提到了朱永新显示的一句话:“作为教师,每天一反思,十年后必成大器”。作为初入职场的教育小白我来说,更应该养成自觉反思的好习惯,将教学中的点滴体会、课后有感、教学心得记录下来。,或许在后面的教学中,能给我带来新的教学灵感。

教育之路漫漫,我深知责任重大,每一步都承载着希望与梦想。我将以满腔的热情、不懈的努力和持续的学习,深耕细作,为学生的成长撑起一片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