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民间艺术传进校园的紧迫性与未来展望

作者: 陈继

中国传统民间艺术,作为中华民族悠久历史与灿烂文化的璀璨瑰宝,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历史信息。然而随着人类生活方式的变革,许多民间艺术形式正悄然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之中,面临传承困境与挑战。本文将从现状分析、原因探讨、解决途径、案例分析、个人观点和展望等方面,对中国传统民间艺术传承的紧迫性进行深入探讨。

一、中国传统民间艺术在现代社会中的衰落现状

近年来,城镇化进程加速和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增多,年轻人能接触和喜爱的艺术形式在不断变化,年轻人期待通过文化消费来获得沉浸的新鲜刺激、多维度信息、更贴近真实的互动细节,西方的一些品牌上出现了大量的中国民间艺术元素,如香奈儿的包装设计、法国服装周上的服饰等,显然这些都没有支付专利使用费的,侧面也反应出传统民间艺术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许多民间艺术形式逐渐失去了市场和受众,传承人也越来越少。这不仅给传统文化带来了损失,也对后世子孙了解和传承民族文化造成了障碍,故此加强传统民间艺术传承是非常紧迫性且不容忽视的。

二、民间手工技艺传承困难原因分析

1. 人类社会科技进步带来的冲击

随着一些技术壁垒的突破,一些传统手工艺受到机械化、自动化的生产方式的冲击。使得从业人员迅速降低甚至年轻人不再进入这个行业,我老家的竹编棕编就已经处于青黄不接的现状,以前外公、外婆、舅舅都能编制竹编用具,环保美观且耐用,然而随着城市化的进行,年轻人离开了原本的土地,使得传统手工艺失去了原有的市场需求,也导致传承人的流失。

2. 民间手工艺脱离生活和人们生活方式改变的影响

首先不得不说一些民间艺术工作者正在圈子化排外化,他们建立协会提高了年轻爱好者进入的门槛,不仅没有起到保护传统手工艺的作用,反而显得自己高高在上,成了年轻人抛弃的对象,一些传统手工艺的从业者守着规矩,依然采用保守的传授方式留一手,长久下去也会导致关键技艺产生断层,当然有很多的传统民间艺术家一直活跃在寻找传承,扩大受众的工作中。但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使得对传统民间艺术的需求逐渐减少却是现实。年轻人更倾向于追求时尚、快捷的生活方式,对传统民间艺术的兴趣和了解也逐渐减弱。

3. 教育和宣传的缺失

在学校教育中,大部分传统民间艺术被忽视或边缘化,没有施展的天地,一些学校过于重视统考科目导致均衡发展受阻,音体美老师都边缘化更谈不上还有民间艺术的空间了。有学校为了办出特色病急乱投医,模仿抄袭不断,别人建一个陶艺室,马上自己也建一个,导致民间手工艺术的推广单一化个别化,这也导致许多青少年对传统民间手工工艺缺乏充分了解和兴趣,形成传承断层,同时媒体对传统手工艺的宣传力度也不够,无法引起公众的关注和各地教育部门的重视。

三、解决传统民间艺术进校园紧迫性的途径和方法

1.教育介入

大学艺术教育专业可以穿插一些民间传统艺术课程,培养新生代艺术教育者,在学校教育中穿插对传统民间艺术的教育和宣传,培养学生对传统技艺的兴趣和认识。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可以根据自身特点开设相关课程、举办讲座和展览等形式,让学生亲身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2. 政策支持

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帮助民间艺人特别是非遗传承人对个人技艺和设计进行专利申请,鼓励和支持传统民间艺术进校园。可以设立专项资金、提供税收优惠等措施,为传承人提供必要的保障和支持。有幸的是,政府很早就认识道理传统艺术文化的重要性,人民日报更是发表了《让更多年轻人领略传统艺术之美》的时评,文中提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统艺术要积极主动地拥抱年轻人,创造让年轻人走进传统艺术的契机,从而赢得更多年轻人,也让传统艺术的传承代不乏人”。

3. 兴趣培养

通过各种渠道和形式,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学校可以组织文化活动、开展民间艺术比赛等形式,让更多学生了解和喜爱传统民间艺术。

4. 传承创新

在传承传统民间艺术的同时,也要注重创新和发展。可以结合学校自身特点开展好传承民间艺术的社团,结合现代元素和审美观念进行教学,传统手工艺人进校园能大大提高民间艺术的传承,并对传统艺术形式进行改造和升级,使其更符合现代社会的需求和审美标准。

四、未来展望

中国传统民间艺术,作为中华文明的璀璨瑰宝,不仅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更是民族精神的生动体现。弘扬这些艺术,对于传承民族文化、铸就文化自信,具有无可估量的价值。然而,在当今快速变化的社会背景下,传统民间艺术的传承正面临严峻挑战。为了应对这一挑战,我们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首先,教育作为文化传承的重要阵地,应当加大对传统民间艺术的教育介入力度,让年轻一代了解和欣赏这些艺术的独特魅力。其次,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为民间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提供有力支持。此外,我们还应积极培养人们对民间艺术的兴趣和热情,让更多人参与到这一伟大事业中来。

当然,在传承传统民间艺术的过程中,我们也应注重创新。只有不断创新,才能让这些古老的艺术形式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我们可以尝试将传统艺术与现代元素相结合,创造出既有传统韵味又符合时代审美的新作品。同时,我们还应积极推广和宣传这些新作品,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它们。

展望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中国传统民间艺术必将迎来更加辉煌的明天。让我们携手共进,为传承和发展这一宝贵文化遗产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