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析历史教育中的文化学习
作者: 王亮星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新的文化也会层出不穷。历史教育者在传授给学生历史基础知识的同时也要重视学生文化知识的学习。本文从历史教育中重视文化学习的意义、表现方式及途径三个方面进行论述,以体现历史教育中文化学习对社会、教育者及学生的重要作用。
为顺应时代的要求,历史及历史教育也有了新的定义:历史课程具有人文性质,历史学习是一种文化学习。延伸到历史教育,就是指历史教育并非是单纯的技能技巧的训练,也是一种以文化价值为核心的重要活动;历史课堂也是进行知识文化传播,包括历史教育的主要场所。但是,如何体现历史教育的文化性,体现历史教育的文化价值核心,却是一个值得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历史教育;文化;历史
1.历史教育中重视文化学习的意义
将历史课程看作为“具有人文性质”的课程,是对历史教育理解的新认识与新提高,是历史教育意义的升华。历史教育中重视文化的学习,其意义在于:
⑴教育层次提高,学习范围拓宽。即历史教育不再是单纯的知识技能训练,还融入了文化知识的学习,包括音乐、哲学、自然、地理等。
⑵促进了人类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历史课程中贯穿文化知识的学习,加大了教育者以及学生对历史的各种文化现象的关注与了解,有利于人类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并将其精神进一步发扬光大
⑶有利于学生建立并完善个人的人身价值。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较为全面地了解历史与人类、历史与社会、历史与情感、历史与政治等方面等我联系,陶冶自己的情操,树立远大的理想以及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
信仰、理想、价值取向和审美趣味,这些又正是人文精神的反应。例如,书法课的教学。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发展五千年来最具有经典标志的民族符号。因此书法课的教学不仅是要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书法技巧和简单的基本知识,更要通过对执笔、用笔、点画、结构、墨法、章法等书法知识的讲解,让学生了解书法艺术中所包含的中国艺术文化精神,那种借助线条自由尽兴尽力、追求气韵生动、洒脱空灵、璀璨夺目的精神境界;以及中国传统艺术中艺术灵性与学问、修养、道德、品格并融会贯通、高度概括的观念和精神上的升华。这样学生可以从精神的层面上理解书法与中国艺术的博大精深。
特别是,在这个日益物质化、人文精神落寞的时代里,具体文化性质的历史教育就是要把人内心中的真善美的能力唤醒,唤起人们对高尚精神的追求与热爱,使自己的个性得到充分完善与发展。
2. 历史教育的文化体现
文化伴随这人类的历史进程而逐步产生并积累,包括人类通过体力和脑力劳动所创造的各种财富,满足了人类自身各种物质与精神生活得需要,承载着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对生活、对生命的感悟与追求,体现了人类最真实的思想、生活感受以及社会道德准则的行为规范,也是凝聚民族力量的重要源泉。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人类文明的产物之一——文化,也有着与文化相同的历史作用与社会责任,其在文化教育中的地位不容代替也不可小觑。历史则是文化的一个分支,归根于文化,具有丰富而深刻的文化意义,是实践的物质性和高雅的精神性的另一个表现,是文化建设的使者。因此,历史具有文化性质,并具体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首先,历史教育体现了当时的社会生活状态和人类的思想情感。一件历史作品进入受教育者的视野范围,给予其的第一印象也许是物质的,表现出的是立体或平面的物质制品,但是,追根溯源,谈到这件作品的背景与风格,展现的却是这一时代、国家、名族的文化特征。
例如,被誉为东方最美的青铜器《莲鹤方壶》创作于我国春秋时期,造型奇特华美,装饰精美别致,充满了清新自然、新鲜灵动的新时代风格;顶作镂空莲瓣,中立一鹤,昂首展翅,形象自由活泼、生动真实,是春秋时期新型封建势力蒸蒸日上、各诸侯国经济迅速发展的象征,代表了一种新时代的自由精神,新时代开端的标志。在教学过程中,教育者通过作品教给学生的不仅是如何欣赏美、鉴赏美、享受没,关键是引导学生透过其别致的造型与独特的装饰效果,对春秋战国时期的新文化、新观念有进一步的了解。
因此历史教育是学生文化学习的特殊途径,是学生了解与尊重多元文化的有效方法。通过历史学习,学生可以了解不同时代、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文化,可以对不同文化影响下的历史进行比较、欣赏,开阔了学生的文化视野;同时,获得人文精神的洗礼,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
其次,历史教育可以是文化延续并发展。人类在其历史发展的各个阶段所取得共同文化成果主要通过世界上各个时期遗留下来的历史作品来表现。通过历史学习,可以是学生认识到文化的延续性与发展性,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文化的传承,并对文化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3.历史教育中文化学习的途径
当今,我们正在一个经济全球化、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时代。受此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审美趣味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那么,在当前的历史教育中,加强文化教育是非常值得提倡与重视的。如何在历史教育中加强文化的学习是值得我们关注与研究的。
3.1提高学生对文化的理解能力和保护能力
社会发展,时代进步,就要实施科学教育,尤其是普及与重视历史教育。而不少学生缺乏基本的文化知识,很难对文化作出深层次的理解与发展,往往人云亦云,缺乏创造和判断鉴别的能力。就中国传统文化而言,中国历史文化悠久,长期受到儒家文化、佛教文化以及道家文化等多种文化形态的影响,并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融合、相互吸收,形成了中国特有的传统艺术,可以说在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在教学过程中,教育者应该强化学生对本土文化和民族文化的认识与理解,产生民族自豪感,以便提高学生对文化的意识。因此,除开设历史课程外,还以开展系列讲座,或开设相关文化课程的选修课,比如:自然科学、宗教、以及民俗等,或是带领学生参观历史馆、博物馆和展览馆等,帮助学生对历史作品的理解,加快学生文化素养的提高。
3.2提高重视程度,加强师资力量的培养目前,历史课程课时少,学校老师重视程度不够是现在国内历史教育的基本现状。就以历史史课程为例,在美国大多数学校一门历史课一般占总学时的20%,而我国的一般仅占5%左右。因此,从总体上讲,历史教育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不尽人意。学校是提高学生文化素质、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的重要基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艺术观的主要场所。提高对历史的重视程度,提高师资力量,是加强学校历史教育,深入开展文化学习的关键所在。从教师的角度讲,教师是教学的主题之一,就应当更要有深刻的思想和思辨能力,渊博的学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这样才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历史作品中的文化内涵。首先,教师要密切关注相关动态与信息,及时调整教学观念,注重历史与文化的探索,适应社会的变化与追求;其次,有助于帮助师生了解最新研究成果、丰富知识、升华思想。总之,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里,历史教育应该紧随时代的步伐,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时实更新,是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综上所述,随着时代的发展,文化也会不断发展与完善。许多新的文化也会层出不穷的出现。作为历史教育者在传授给学生历史基础知识的同时也要重视学生文化知识的学习。当然,重视文化知识的学习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涉及观念的改变,是一个长期学习、探索、不断提高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