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三维育人”体系,让民俗文化滋养学生心田

作者: 李晓宏

民俗文化,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智慧的结晶,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记忆和地域特色。在小学教育中,将民俗文化融入教学,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民族认同感,还能促进其全面发展。近年来,我校积极响应国家关于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号召,深入探索和实践小学民俗文化三维育人工作,即通过知识传授、能力发展和情感培育三个维度,全面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

一、知识传授:构建民俗文化课程体系

1、课程内容的丰富性。为了让学生全面了解民俗文化的内涵和外延,我校构建了系统的民俗文化课程体系。课程内容涵盖传统节日、民间故事、民俗手工艺、民间音乐与舞蹈等多个方面,旨在通过多样化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对民俗文化的兴趣。例如,在春节、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期间,学校会组织相关的主题班会,讲述节日的来历、习俗和传说,让学生在了解传统文化的同时,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2、教学方法的创新性。在民俗文化教学中,我们注重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情境教学、项目式学习、合作学习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通过情境教学,如模拟传统节日庆典、民俗手工艺制作等,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民俗文化的魅力;通过项目式学习,引导学生围绕某个民俗文化主题进行深入研究,培养其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其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3、课程资源的整合性。为了丰富教学资源,我们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如邀请民间艺人进校园表演、组织学生参观民俗博物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在线学习等。同时,我们还开发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校本教材,将本地民俗文化融入教学之中,让学生在了解全国民俗文化的同时,也能深入了解本地民俗文化的独特之处。

二、能力发展:注重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

1、动手实践能力的提升。在民俗文化教学中,我们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组织手工制作民俗工艺品、编排民俗舞蹈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民俗文化的魅力,提升其动手能力和创造力。这些活动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手眼协调能力,还培养了他们的耐心和细心。

2、创新能力的培养。我们鼓励学生围绕民俗文化主题进行创新设计,如设计新的民俗工艺品、编排新的民俗舞蹈等。通过创新设计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同时,我们还组织学生进行民俗文化作品展示和比赛,为他们提供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3、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为了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责任感,我们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民俗文化宣传活动、志愿服务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不仅了解了社区民俗文化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还学会了如何与他人合作、如何解决问题等社会实践能力。同时,这些活动也让学生深刻认识到自己作为文化传承者和传播者的责任和使命。

三、情感培育:培养民族情怀与文化自信

1、民族情怀的培育。在民俗文化教学中,我们注重培养学生的民族情怀。通过讲述民族英雄的故事、展示民族文化的辉煌成就等方式,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同时,我们还组织学生参观革命历史纪念馆、烈士陵园等场所,让他们了解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和革命精神,培养他们的爱国精神和奉献精神。

2、文化自信的树立。我们注重通过民俗文化教育树立学生的文化自信。通过展示民俗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价值,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民族文化是优秀的、值得骄傲的。同时,我们还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民俗文化活动,如参加传统节日庆典、表演民俗舞蹈等,让他们在实践中体验和感悟民族文化的深厚底蕴。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不仅增强了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还树立了文化自信和自尊。

3、家校合作的加强。为了加强家校合作,共同培养学生的民族情怀和文化自信,我们定期举办家长会、家校共育讲座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我们向家长介绍民俗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和意义,鼓励家长与孩子一起参与民俗文化活动,共同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同时,我们还建立了家校联系机制,及时与家长沟通学生的学习情况和成长需求,共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贡献力量。

四、工作成效与反思

1、工作成效。经过近年的实践探索,我校在民俗文化三维育人工作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学生的民俗文化素养得到了显著提升,他们不仅掌握了丰富的民俗文化知识,还具备了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学生的民族情怀和文化自信也得到了有效培养,他们更加热爱和尊重自己的民族文化。此外,通过家校合作共育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我们也促进了家校之间的沟通和协作,共同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2、工作反思。在民俗文化三维育人工作的实践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例如,个别教师对民俗文化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教学效果不佳;部分学生对民俗文化的兴趣不高,缺乏主动学习的动力;家校合作共育的机制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深化。针对这些问题和不足,我们将采取以下措施加以改进:一是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对民俗文化教育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二是丰富教学内容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三是深化家校合作机制,加强家校沟通和协作,共同推动民俗文化教育的深入发展。

五、未来展望

展望未来,我们将继续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深入探索和实践小学民俗文化三维育人工作。我们将进一步完善民俗文化课程体系和教学资源建设,丰富教学内容和方法;加强教师培训和能力提升,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深化家校合作机制建设,促进家校之间的紧密合作和共同育人;同时,我们还将积极探索民俗文化教育的创新模式和方法,如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在线学习和互动等,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和学生的成长需求。我们相信,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校的民俗文化三维育人工作一定能够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效和更加美好的未来。

小学民俗文化三维育人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将继续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注重知识传授、能力发展和情感培育三个维度的协调发展,努力培养具有民族情怀和文化自信的新时代少年。同时,我们也期待与更多的学校和教育工作者共同探讨和实践民俗文化教育工作,共同为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贡献智慧和力量。让我们携手共进,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