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作者: 皋远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承担着让每个孩子健康成长、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重任。因此,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传道授业解惑、教书育人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是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根本保障。只有一流的教师队伍才能创造一流的教育业绩,学校才能真正办学生喜欢的学校、人民满意的教育。近年来,滨海县八滩中学积极响应国家关于教育改革的号召,将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作为提升教育质量、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核心任务。通过一系列扎实有效的措施,学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显著提升,教育教学水平迈上了新台阶,赢得了广大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一、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培养优秀教师队伍
师德师风是教师队伍建设的第一要务。学校高度重视师德建设,致力于引导教师树立“德馨身正”的师德目标。在教师中开展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三育人”系列活动,邀请资深教师作师德师风的报告,将教师职业理想、职业道德、学术规范以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职前培养、准入、职后培训和管理的全过程,引导全体教师树立“爱岗敬业、教书育人”的职业理想。组织教师学习《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教师行为十不准》等法律法规,让教师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本职工作,激励教师在教书育人的工作中做出应有的贡献。
在制度上规范教师的师德。与所有老师签订《教育教学责任书》,对教师的师德师风作出明确的要求,如果有违反师德师风的行为,学校将按照责任书中的规定,作出严肃的处理。同时,学校开展“师德至贵,为人师表”的教育活动,从塑形象、铸师魂、做表率出发,要求教师以无私的精神塑造人,以渊博的知识培养人,以科学的方法引导人,以高雅的气质影响人,并提出教师形象素质达到“三有”:有德——良好师德;有才——多才多艺;有智——知识渊博,从而在全校形成“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为人师表”的教书育人的良好风范。
加强对教师行为的约束。为了对教师负责,让社会满意,学校充分发挥学生家长委员会的监督作用,设立了师德师风举报箱,开通了师德师风“校长信箱”,让学生和家长及时反映教师师德师风中存在的问题,发现问题,及时通报处理。这些措施的制定,增强了教师的自我约束,很好地发挥了防范于未然的作用。
二、强化教师专业培训 提升教师育人水平
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队伍建设的关键。要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首先要提高教师的育人水平。学校既抓学习,又抓研究,面向全体,突出骨干,循序渐进,在较短的时间里让教师的专业水平有了迅速地提高。
加强“充电”学习。学校利用各种机会和各种形式,引导教师加强学习,及时“充电”。通过学习,许多教师都明白,只有学习才能增强自己的能力,优化素质,才能胜任新观念、新思想下的教育工作。学校还制定了严格的理论学习制度,对教师理论学习的内容和学习量都作出了明确的规定。要求教师的理论学习必须以教育理论为主,要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要求结合教学工作写出体会和感想,并且要作为教学常规必查内容。为了激励和督促教师学习理论,学校定期举行理论学习笔记展评,开展理论学习交流,开设教师“教育论坛”,为教师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为教师搭建相互交流切磋的平台。
开展常规研究。教师的工作是富有创造性的工作,是极具研究性的工作,让教师把自己的一切教育教学行为都纳入研究的范畴中,这是实践先进教育思想的需要,也是落实新的课程改革精神的需要。 学校根据实际,对集体备课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必须坚持个人研究和集体研究相结合的原则,即:钻研教材——写出教案——集体研究——修改添加使用——课后反思。同时坚持上过关课、研究课、示范课、优质课、公开课、同科异构课。写好教学反思和案例评析,及时总结教学教程中的得失。通过这些做法,让教师时时、处处都处于研究之中。
抓好教育科研。 如果说科学技术是社会发展的第一生产力,那么教育科研就是学校发展的核心力量。通过开展教育科研,把学校工作中的问题专题化,课题化,增强工作的研究性,目的性,并且让一批骨干教师参与到研究中来,这对提高教师的研究水平,加快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是非常重要的。 这学期,学校积极鼓励教师申报省、市、县科研课题。通过这些科研课题的研究,把素质教育的方针贯彻到了教育实践中,把新课程改革的精神落实到了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既培养了一部分教师,让他们成长为学校的骨干力量,为学校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还造就了一大批“基础宽厚,个性张扬”的学生,真正做到了“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开展教育科研,还迅速地提升了学校的办学品位。
三、创新特色激励机制 激发教师内生动力
当前,社会处在转型期,思想的多元化、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对教育对教师提出的更高要求,必然对教师的思想和工作产生影响。因此,作为学校的管理者,如何在新的历史时期,激发教师工作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建设一支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教师队伍,是值得思考和探索的课题。
学校推行了目标管理,学校有目标,年级有目标,各个学科有目标,班级有目标,每个学生有目标。学校用目标凝聚人心,用目标激发动力。制定了相应的考核评价体系,强化各方面考核,以激发教师的责任感,催生教师工作的动力和压力。学校对考核优秀的年级、班级、学科、教师,善用多种激励手段,如授予他们“先进工作者”“优秀班主任”“师德标兵”“优秀管理人员”“岗位之星”等荣誉并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大胆重用,既让他们有一种工作成就感,又弘扬他们的崇高精神,从而感染激励其他教师。对考核较差的教师进行诫勉谈话,直至不予聘任。这样一来,全校教师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不畏难,不退缩,肯干,实干。
学校相继建立了择优外出学习制、定期理论学习制、青年教师优质课比赛制、科研专项评分制、“三个一”考核制(每学期一篇市级以上优秀论文、上一堂全县教育系统参评的优质课,在县级以上的学术会上做一次典型发言),达到此要求的才能得到学期末教科研专项考核加分,以此促进青年教师加强学习和研究。这些制度的建立健全,充分地调动了教师们参与学习、参与研究的积极性。
“人民教育人民办,办好教育为人民”,这是每个教育工作者执着的追求。今后,滨海县八滩中学将坚持不懈地抓好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把这一项工作作为学校的头等大事来抓,力争抓得实在,抓出特点,抓出成绩,把学校真正办成学生喜欢、家长满意的好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