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索旋转中的美
作者: 李爽 刘薇《图形的运动(三)》是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图形的运动(三)”的教学内容。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探索图形旋转的三要素,感悟图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根据本节课目标,我主要做了如下教学设计。
首先,我充分运用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进行双师教学。我在设计教学中,添加了智慧教育平台上的学习线段的旋转。由生活中的钟表指针抽象出线段,借助方格纸,画出线段旋转90°后的图形,感知旋转的特征和性质。接着在教学三角板的旋转,再次感知旋转的特征,学生理解会容易一些。在内容上循序渐进,让学生拾级而上。
其次,对学生的易错点进行精心设计。提起“旋转”一词,学生认为时钟、风车、摩天轮、电风扇在做旋转运动。但是有一部分学生认为“钟摆没有转一圈,所以不是旋转”。实际钟摆的运动属于钟摆围绕一个点作局部的圆周运动,也应该属于旋转的范畴。该如何突破这个问题呢?在课堂开始,我就直奔主题,设计时钟、风车、钟摆、车杆、判断哪些是旋转现象?同学们对时钟和风车的观点是一致的,它们是旋转。对钟摆和车杆产生了分歧,有部分学生认为不是旋转。于是,我就从公认的时钟和风车开始研究,理解旋转的三要素,并会用三要素对旋转进行描述。接下来,再回到刚才的问题,学生明白了钟摆和车杆也属于旋转运动。因为它们有旋转中心、旋转角度、旋转方向。这也是判断旋转的方法。针对学生的易错点进行精心的设计,有的放矢,达到很好的效果。
再次,善于选取生活中的素材进行教学。在导入新课时,我自己制作一个教具,用一根绳子的一端拴住一个挂件,我捏住绳子的另一端开始转动,引出课题。在教学旋转三要素时,我选取学生熟悉的钟表作为研究旋转现象的素材,引导学生探讨旋转问题。首先明确旋转中心和旋转角度。接着让学生观察钟表的指针,独立思考如何描述出指针是怎样旋转的。使学生弄清顺时针和逆时针旋转的含义,明确要想表述清楚指针的旋转,一定要说清“指针是绕哪个点旋转”“是向什么方向旋转”“转动了多少度”这三点。
最后,是让学生欣赏图形的旋转变换,感受旋转创造出的数学美。我借助信息技术,动态呈现一些基本图形旋转后形成的美丽图形、图案以及生活中的应用,鼓励学生从变换的角度去欣赏,感受其中蕴涵的美,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