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新课改中:以生为本理念的落实

作者: 张瑾

一、引言

在小学语文新课改的浪潮下,以生为本理念成为教学的核心指导思想。它深刻影响着教学的各个环节,旨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以生为本理念在教学目标设定中的体现

传统教学目标多注重知识的传授,新课改下以生为本则将目标拓展到学生素养的提升。如在阅读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更要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和审美能力。以《卖火柴的小女孩》为例,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社会现象,感受文本中的美与悲,使学生在知识学习的同时,情感和思维能力得到发展。

三、以生为本在教学过程中的实践

(一)自主探究学习

尊重学生主体地位,鼓励自主探究。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自主发现汉字的结构、读音规律。比如形声字教学,学生通过对一组形声字的观察对比,自己总结规律,这样的学习方式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是实现以生为本的有效途径。在讨论课文主题或解决问题时,如学习《狐假虎威》,小组讨论狐狸和老虎的形象特点,学生们各抒己见,思维碰撞,培养了合作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四、以生为本在评价体系中的落实

(一)评价主体多元化

评价不再是教师的单一行为,学生自评、互评成为重要部分。学生在完成作文后,先自我评价,再同学互评,最后教师评价,这样能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

(二)评价内容多样化

从只关注成绩转变为关注学习过程、学习态度等多维度。如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发言、小组合作中的表现等都纳入评价范围,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

五、结论

小学语文新课改中以生为本理念的落实,为教学带来了新的活力和方向。从教学目标、过程到评价体系的全面变革,有助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学生,推动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