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学法指导提升地理学科学习能力的有效方法

作者: 尹璐

[摘要]随着近年来我国教育事业建设不断取得突破,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如何提升学生的地理认知能力、感官接受能力,强化其学习印象成为了当前初中地理教育者要着力解决的问题。由于地理学科知识点多且复杂,教师的教学方式切实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成效,教师通过学法指导提高初中生地理学科的学习能力成为日常教学中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学法指导;初中地理;学困生

一、 地理学科的特殊性

1. 文理兼备的知识结构

地理是一门兼有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性质的课程,具有自然和人文两个学科的特点,在学习方法上既要有文科方面的思维,如理解、记忆、比较等,也要有理科方面的思维,如实验探究、空间分析等,对学生的要求较高。这加重了地理学习的难度, 增加了学困生的数量。例如对于初中地理中的难点—地球仪上的经纬网及其应用,没有这两方面的思维是很难学明白的。

2. 地图的重要性

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掌握地图阅读技能是地理学习的重中之重。首先体现在地理教材,地理图表所占的篇幅要大大超过文字叙述部分,其次体现在地理试题,每组试题材料都有地理图表,地理试题以读图题为主,所以读图能力是培养地理核心素养的重中之重。

  • 试题的情境性

新课程理念: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未来生活有帮助的地理。初中地理试题是在全面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联系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创设试题情境,结合情境提出问题。例如2022年海淀七年级上册的的期末地理试题第26题,就是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为背景,展示了天安门广场导游图和“祝福祖国”花篮照片,让学生通过照片上的影子及导游图去判断方向,从而找出照片拍摄的时间是上午还是下午。

二、 地理学困生的问题

学困生并不存在智力发展迟缓的问题,在思维能力、语言能力 方面与其他学生处于同一层次,只是因为地理基础较差,主动学习意识淡薄,投入的时间和精力较少,无法跟上教学节奏,也没有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才会落后于其他同学。这会让学生产生挫败感,丧失学好地理学科的信心,目前学困生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

1. 地图认知障碍

地理学困生中,绝大多数学生认为自己在阅读地理图表和记忆地图方面存在困难,他们往往不会读图、读不懂图,更记不住图。学生一:对地图在地理学习中的重要性缺乏认知,导致学生对地图的重视程度不够;学生二:认识到了地图的重要性,但由于初中生的图形想象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还处于发展阶段,因此不擅长把地图与文字相互结合并熟练转化,不能够很好地读图、识图;学生三:没有养成正确的读图习惯。七年级上册教材容量大但课时量少,线上教学时长多,学生接受的仅仅是获取地图表层信息的能力的训练,不利于学生的读图能力的提升。

2. 情境认知障碍

这类学生:地理学习过程中常常重记忆, 轻理解,重突击,轻平时, 简单搬用课本知识,不注重理性思考和推理。对新的情境问题缺乏一定的分析能力,不会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3. 学习地理的动机、兴趣不足缺乏学习的内驱力

首先学困生没有从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堂上精力不集中,其次学困生普遍较懒,不能及时全面做好课堂笔记,课后复习没有抓手,再次学困生对待课后作业的态度极不认真,经常完不成作业或疲于应付,起不到复习巩固的目的。

4. 尚未掌握科学的地理学习方法

很多学困生只会死记硬背,不会看图、记图和用图,从图中获取信息的能力不足。

三、 地理学习学法指导

1. 家校携手共育

积极建立家校联系,主动和家长沟通,让学生和家长了解地理学科的特殊性,提高地理学习的重视程度,和家长携手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 强调地图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让学生认识到题图的重要性,做题时“提心吊胆”,注意审图,注意图中的比例尺、方向和图例注记。地理教师要在课堂上注重落实学生读图的方法和技巧,例如读图三步法:

(1)读图名,识图类:明确地图的主题。

(2)读图例,辨符号:帮助学生在 地图上迅速找到目标,并准确提取信息。

(3)读题目,抓关键:审题找关键词、限定词。

培养学生画图、忆图、析图能力,学生自己动手绘制地图掌握重要地理事物的分布,将新的地理事物融入已记住的地图中,根据地图整合、分析知识,是学好地理的重要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利用地图形成从空间分布到空间联系的地理分析能力。

3. 进行情境教学,注意提问策略

进行情境教学,需要注意提问策略,将教材中的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中的实践问题结合起来,使整个课堂教学的知识点变得更加系统化、具体化,同时也增加学生学地理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情境教学问题提出方式有由矛盾引出,通过比较引出,通过假设引出,通过评价引出。

4. 设计贴近生活的教学活动

地理核心素养培养需要“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学习地理知识的最终目的就是要为生活服务。因此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组织与学生生活紧密结合的课堂活动,让学生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地理问题。例如:学完公转后,在9月23日秋分、12月22日的冬至,结合当天的实际情况,带领学生重温知识点,并播放节气这天的传统习俗,增加学生知识储备。

5. 梳理归纳,构建系统

在初中地理复习教学中,教师可整理归纳学生讨论中存在的问题,尤其是重点问题,加以梳理与归类,然后适当拓展,帮助学生发掘知识规律,形成知识系统,增强复习效果。另外,教师还可引导学生利用图式、表格等形式来梳理知识,构建知识网络图。

6. 变式训练拓展提高

在地理考试中,受思维定势束缚而导致的审题失误是学生得分率偏低的一个重要原因,而变式训练能够有效打破思维定势的束缚。地理常用变式训练:

(1) 图形变式-培养学生掌握在不同示意图的判断规律。

(2)问题变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时间、区域)

7. 高要求,培养准确、严谨、规范的答题能力。

时刻告知学生,中考难度降低,平时必须训练熟练规范的答题能力,为此可举办相关的地理活动,如“地理每日十题”打卡活动。每天5分钟,不仅巩固了学生的基础知识,提高记忆的准确性,还锻炼了学生的识图能力;错题重做活动,学生错误率高的题收集起来,测验时错题重现,且强调答题规范,为学生准备答题模板;画图活动, 给学生编口诀,培养学生地图记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