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依托传统节日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教学策略
作者: 卢瑛摘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其中传统节日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中融入传统节日,不仅能够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能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认同感。本文旨在探讨将传统节日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教学策略,并结合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进行分析。
关键词:传统节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教学策略
一、引言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显得尤为重要。《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版)明确指出,道德与法治课程应“注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通过丰富的课程内容,引导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1]。然而,当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中传统节日的融入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方法传统等,影响了教学效果。因此,探索有效的教学策略,依托传统节日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二、依托传统节日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与现状
(一)重要性
1. 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载体,通过节日的庆祝和传承,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和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 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与民族认同感:传统节日的庆祝能够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使他们更加热爱自己的民族和文化,从而增强民族认同感。
3. 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统节日中蕴含着丰富的道德教育资源,如爱国、敬业、诚信等,通过节日的庆祝和传承,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现状
当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中传统节日的融入存在一些问题。教学内容往往只关注节日的起源、习俗等表面现象,缺乏深入挖掘节日背后的文化内涵和道德教育资源。同时,教学方法传统,缺乏创新性和互动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2]。
三、依托传统节日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教学策略
(一)整合教材内容,深入挖掘节日文化内涵
教师应整合部编版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中关于传统节日的相关内容,深入挖掘节日的文化内涵和道德教育资源。例如,在教授五年级上册“中华民族一家亲”这一主题时,教师可以结合春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引导学生了解不同民族在节日中的庆祝方式和文化内涵,增进学生对多元文化的理解和尊重。同时,教师还可以结合节日背后的历史故事和道德观念,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以一年级上册“快乐过新年”为例,教师可以讲述新年的起源、传说以及不同地区在新年期间的庆祝方式和习俗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
(二)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兴趣与参与度
教师应注重创新性和互动性,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例如,在教授四年级下册“我们当地的风俗”这一主题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家乡节日文化调查”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家乡在传统节日中的庆祝方式和文化内涵。通过调查、采访、记录等方式,学生可以亲身体验节日文化,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PPT、视频等,展示节日的庆祝场景和文化内涵,使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节日文化的魅力。以二年级上册“团团圆圆过中秋”为例,教师可以播放中秋节的起源、习俗以及庆祝方式的视频,并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分享,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理解力[4]。
(三)开展实践活动,强化学生体验与感悟
教师应注重学生的体验和感悟,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节日的庆祝和传承。例如,在教授三年级上册“家庭的记忆”这一主题时,教师可以结合中秋节等传统节日,组织学生开展“制作月饼、共赏明月”等实践活动。通过亲手制作月饼、品尝月饼、共赏明月等活动,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中秋节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同时,这些实践活动还能够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交流,培养学生的家庭观念和亲情意识。在一年级上册“快乐过新年”的主题教学中,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制作新年贺卡、书写祝福语等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新年的庆祝,增强对新年的体验和感悟。
(四)注重家校合作,共同传承节日文化
教师应积极与家长沟通合作,共同传承节日文化。例如,在教授相关主题时,教师可以邀请家长参与学校的庆祝活动,共同制作节日食品、欣赏节日景观等。通过家校合作的方式,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节日的文化内涵和庆祝方式,同时增进家长与孩子之间的情感交流。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家长在家庭生活中传承节日文化,如讲述节日故事、开展节日庆祝活动等,使孩子在家庭生活中也能感受到节日文化的魅力。
四、结论
依托传统节日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整合教材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开展实践活动和家校合作等方面的探索和实践。通过这些教学策略的实施,可以有效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中,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民族认同感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这些教学策略的实施也有助于提高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S].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2.
2. [2] 王艳. 传统节日文化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融入与实践[J]. 基础教育研究, 2023(06): 45-47.
3. [3] 李明. 利用传统节日文化提升小学生道德素养的策略研究[D]. 济南:山东师范大学, 2022.
4. [4] 张华.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承与创新[J]. 教学与管理, 2023(12): 32-34.
作者简介:卢瑛(1979—),女,汉族,广东省深圳市,本科,一级教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研究方向:小学道德与法治教育、公民素养教育、心理教育、小学语文教育。 基金项目:深圳市教育学会十四五规划重点课题“融合教育背景下心智障碍小学生问题行为干预策略的研究 —— 以园岭外国语小学为例 ”(课题编号ZD2021007);深圳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 深圳市人口空间变动及其优化路径研究 ”(课题编号:SZ2019D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