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中年段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作者: 杨晓庆

摘要:阅读是人们获取知识的最佳途径,书籍中的知识取之不尽,古往今来,无数先辈伟人将终其一生感悟到的知识与经验都凝聚在作品中,供后辈学习,为人类社会进步提供了不小的助力。随着当前时代教育的不断改革,我国对于小学生的培养提出了更高标准,在语文的教学中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了解到阅读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意义。本文就针对小学语文中年级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展开研究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中年级;阅读能力

一、 小学生培养阅读能力的重要性

在小学阶段。教师要注重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因为阅读是小学生重要的学习方式和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阅读不仅可以帮助小学生获取知识,而且有利于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小学语文教师都应意识到:阅读能力必须从小培养。在对小学生进行阅读能力培养时。教师要注意培养小学生的阅读思维和阅读兴趣.为小学生创造良好的阅读学习的环境,并且用自己的语文专业知识技能,为小学生找到有效的阅读方法和技巧.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未来更深入地学习语文、学习其他学科做好准备。对于小学生来说.阅读的重要渠道是对书籍的阅读。书籍中的内容是对实践的总结、对经历体验的归纳。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小学生可以通过对书籍的探索阅读。来提升阅读的综合水平和质量。对小学生来说,阅读是学习知识和提高技能、思维的主要渠道。阅读能力的高与低直接影响小学生语文学习水平的好与坏,小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差,就很难准确地理解和掌握课本中的基础知识,在运用这些基础知识时,也会存在很大的障碍;小学生的阅读速度缓慢,会影响小学生的思维发展,在其对新知识进行探索时,就很难有新的发现。不利于进行良好的发散性学习。在阅读时不讲究方式方法。就会使阅读困难重重、障碍重重。因此,阅读能力要从小培养、准确培养。教师要意识到阅读是获取知识的捷径,阅读有助于实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不仅可以提高自身的道德水平。还可以使个人修养和个人素养得到全面提升。

二、 限制小学中年级语文阅读能力提升的因素

1.未充分关注和重视小学生阅读能力培养

从目前的教育教学现状上来看,很多语文老师在给学生们开展阅读教学时,并不注重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对于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方式也都不够了解,依然在采用以往传统的教学形式,没有注重对于学生素质教育的培养,而且老师也没有对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记录,随时与家长进行沟通和交流,只是一味地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并没有将更多的关注点投入到学生的核心素养上,所以学生自身的阅读素养没有得到重视。

2.未有效给予小学生阅读指导,阅读范围狭小

现在有很多小学语文老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时,都只是将一些理论知识直生生的搬到课堂上来给学生们进行讲解,他们认为,只要完成了教学任务和目标,就可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但是老师如果只是讲解课本中所涉及到的文章,那么是无法帮助学生们拓宽知识视野,同时也没有办法让学生对语文阅读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学生的学习知识面自然依然不会得到拓宽,这对于提升学生阅读能力是有不利影响的,而且也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3.阅读教学模式相对落后,教学方法选择不恰当

很多小学语文老师还在采用以往传统的教学模式,没有进行教育教学模式的革新和理念创新,在课堂上依然进行板书式的理论知识讲解,没有将学生放到课堂的主导地位,所以很难提起学生的语文学习兴积极性,而且也压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提升,长期下去,学生的阅读兴趣无法提升,那么他们的语文核心素养也无法得到有效提高。而且现在很多小学语文老师不注重进行自我教学能力的研究和提升,依然采取老旧的教学方式,或者很多老师掌握了先进的教学模式,利用多媒体开展教学,但是全部依赖于多媒体教学,并没有将理论教学与多媒体教学进行有效结合,这两种方式都是无法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的,不仅不利于让学生掌握专业的阅读技巧,还会限制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

三、 小学语文中年级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措施

1.引入课外阅读,扩展学生的阅读视野

首先,教师可依据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进行拓展性阅读。这样不但能丰富学生的阅读认知,而且也能让他们的阅读能力得到有效提升。例如,在讲授“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时,教师可在课文教学的同时,引入“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与时间”等文章,扩展学生的阅读素材,提高学生对鲁迅本人及其写作风格的认知。其次,教师可依据中年级小学生的学习规律、阅读实情以及阅读兴趣等特点,精选课外读物并开展指导性的课外阅读,促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有效培养。最后,教师可举办课外阅读竞赛,以活动为由,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积极性,促使学生的阅读习惯和思维得到有效培养。

2.落实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在当前教师教学活动中,小组合作教学的方式是不可避免的,同时这种教学形式也能够在极大的程度上,推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想要达到切实有效的小组合作效果,就还是需要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进行有意识的整合。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在平时的小组合作工作中,教师往往是单纯的将学生前后左右分为一组,从而展开相应的学习活动。虽然说这也是一种分组方式,但是相对来说,这种分组形式还是不够科学。毕竟前后左右的学生之间过于熟悉,容易在学习的过程中,开小差、说小话,无法全身心投入到学习环境中。

3.运用多种方式,提高学生对阅读的期望

知识储备、文化积累并不是一日、几日就能增加的,而是在语文学习中逐步积累的。例如:教师可以在班级开展故事会、小小演说家、诗歌诵读等形式的活动,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可以在班级开设一个阅读角,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多读一些课外读物。其次,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小学中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可能有所欠缺,当他们面对众多的文章和读物时,他们会感到无从下手,不知道该从哪读起,以什么样的方式去读。这时就需要老师指导学生阅读,帮助他们选择适合自己的读物,教给他们适合自己的阅读方式,让学生知道文章的哪些内容是能略读的,哪些内容是必须精读的,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

4.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

“自主阅读能力”,实则就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与高效阅读水平。将二者进行有机结合,便形成了“自主阅读能力”。该方法对于提高小学学生的语文知识理解能力有着较大的帮助,而且对于改变学生的语文知识学习习惯也有着一定的影响。所以,教师在应用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时,务必要做好两者的融合工作。

总之,小学语文中年级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学过程重要内容,教师语文教学应给予重视,并以此有效解决阅读教学难题,引导学生积极活跃地加入到阅读活动,有效进行阅读体验。这样的中年级阅读教学需要教师经过精心准备的课件,设定适宜这个阶段学生的阅读情境、模式等,使学生可以经过系统化的阅读过程,阅读能力得到有效培养并提升,展示阅读教学成效性目标的达成。

参考文献

[1] 刘翠萍,吴佳欣,韩振华.小学中年级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现状及培养对策研究[J].才智,2019(29):22.

[2] 余春秋.有效提升小学语文中年级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J].启迪与智慧(上),2022(05):117-119.

[3] 牛瑞丽.谈小学语文中年级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J].中国新通信,2020,22(18):232.

[4] 景丽萍.小学语文中年级探究性阅读的研究[J].考试周刊,2020,(65):27-28.

[5] 黄韵怡.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J].读天下(综合),202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