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郑和与“海丝之路”印记

作者: 刘升娥

探寻郑和与“海丝之路”印记    0

关键词:项目式学习 案例研究 历史核心素养  学习主题

摘要: 项目式学习是一种以项目为核心的学习方式,本文基于学生学情,以《探寻郑和与“海丝之路”印记》为例,从依据课标和学情,确定项目式学习主题;明晰素养要求,提出驱动问题目标;师生合作探究,解决任务问题;项目式成果展示,评价反思改进,从四个方面进行历史项目式学习实践操作的阐述。

项目式学习是一种以项目为核心的学习方式,基于学生学情,提炼学习主题,通过学生参与实际项目的设计、管理和实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提高学生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完成任务的深度和效率,为学生深度学习创造条件,更好的理解和应用历史知识、培养其历史思维和历史能力。下面将以《探寻郑和与“海丝之路”印记》为例,进行历史项目式学习实践操作的阐述。

一、依据课标和学情,确定项目式学习主题

主题学习是课程和教学进行系统化和结构化设计的重要途径。在历史跨学科项目式学习的主题选择上,要锚定目标,以历史课程标准为起点;整合素材,以历史学科教材为起点;挖掘资源,以区域资源为焦点;多方沟通,以其他学科知识为通点;关注学情,以学生经验体验为基点。确定驱动主题,围绕郑和与“海丝之路”的主题进行邮票设计。

二、明晰素养要求,提出驱动问题目标

主题学习内容和素养目标是驱动性问题提出的主要依据。通过搜集和研读史料,根据驱动性问题设计项目框架,培育历史学科核心素养;通过历史跨学科知识和能力的运用,提高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培育学会学习、责任担当和创作实践等核心素养;通过问卷星进行跨学科的表现性评价,落实家国情怀的知行合一。

三、师生合作探究,解决任务问题

在教学中通过设计四个主题任务,每个环节的具体问题和任务不同,跨学科学习目标和评价标准也不同,以任务单嵌入式地引导学生实施。师生在协作完成任务过程中,需及时根据任务表现进行过程性的自评、互评和师评,以此来监控并调整项目进度。

任务一:制作郑和名片卡

姓名:本姓马,小名三保

民族:回族,出身世代穆斯林家庭

信仰:信奉伊斯兰教

任务二:郑和一路行程会遇到哪些困难?做了哪些准备?可以学习的郑和精神有哪些?郑和精神:忠心报国、敢为人先、科学探索、百折不挠......

任务三:郑和船队远航归来,如何向皇帝汇报航行?请任选角度汇报!

1.何时去?何时归?根据相关地理知识推测,郑和下西洋什么季节出发,什么季节回来最合理?

如果要印证你的推测,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寻找相关证据。

2.阅读郑和下西洋相关史料《天妃灵应之记》《星槎胜览》《瀛涯胜览》,结合地理知识,将国家名称对应到后人绘制地图,并指出国家。

3动物的形态结构与其生存环境相适直,地理景观可以反映当地环境。请根据麒麟(长颈鹿)的形态结构,判断以下哪个景观是其生存环境。

任务四:辩一辩:郑和下西洋意义?你同意哪方观点?列举事例进行印证。

四、项目式成果展示,评价反思改进

本课采用的是“一个项目玩一节课”的微项目的学习方式,以设计邮票为目的,开展项目化学习。课前学生认真搜集邮票并了解邮票组成;学习郑和下西洋相关故事,小故事信手拈来。课堂中项目化的课程设计以4个任务完成为主线,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帮助学生了解历史事情的背景、经过、意义;以跨学科理念进行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活动,充分发挥评价的促进作用,努力调动学生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海上丝绸之路,新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课堂升华,以史为鉴,坚定道路自信;学生设计出邮票成品,教师跟进与邮政局联系是否可以出版。但是教学中学生最希望教师能对学生进行更细致、更及时的指导,这为后续师生协作提出了具体的改进建议。

参考文献:[1]夏雪梅.项目化学习设计:学习素养视角下的国际与本土实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8:129.

[2]陈亚鹏.项目教学法内涵、理论与问题探究[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14(04):84-87.

[3]贺平.项目教学法的实践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22):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