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谈谈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的“以读促写”策略
作者: 卢笙华小学阶段是学生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习作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情感态度的关键环节。将阅读与写作紧密结合,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语言感知力,还能促进其思维深度和广度的拓展。而“以读促写”是一种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模式,强调通过阅读来丰富语言积累、拓宽视野、激发灵感,进而促进写作能力的提升。本文就谈谈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的“以读促写”策略。
一、阅读对写作的促进作用
1.语言素材的积累
广泛阅读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词汇、句式结构和表达方式,是构建个人语言库的重要途径。学生在阅读中接触到的生动描绘、精练论述、情感抒发等,都能成为他们写作时的有力支撑。
2.思维能力的培养
阅读不同类型的文本,如故事、说明文、议论文等,能够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这些思维能力的发展,直接反映在写作的条理性、深度和创新性上。
3.情感态度的塑造
文学作品往往蕴含丰富的情感色彩和人生哲理,通过阅读,学生能够体验不同的情感世界,增强同理心,形成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从而在写作中表达更加真挚、深刻的情感。
二、“以读促写”的教学策略
1.精选阅读材料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精心挑选适合的阅读材料,既包括经典文学作品,也应涵盖现代优秀散文、科普文章等,确保内容的多样性、趣味性和教育性。
2.引导深度阅读
通过提问、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本内容,分析作者的写作意图、语言特点、结构布局等,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培养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
3.仿写与创意写作
在阅读后,组织学生进行仿写练习,如模仿特定句式、段落结构或写作风格,逐步过渡到创意写作,鼓励学生结合个人经历、想象进行自由表达,培养个性化和创新性写作能力。
4.建立读写档案
为每位学生建立读写档案,记录他们的阅读书目、读后感、仿写作品及原创文章,定期回顾与展示,这些既是对学生进步的肯定,也是反思与调整教学策略的依据。
三、实施效果与挑战
1.实施效果
以读促写的教学模式能够显著提升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促进其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丰富性,同时加深他们对世界的理解和感悟,有助于形成健全的人格。
2.面临的挑战
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学生阅读兴趣不一、阅读材料选择难度大、评价体系构建复杂等问题。这要求教师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能够灵活调整教学策略,创设良好的阅读氛围,以及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
结语:“以读促写”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它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的应用,能为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通过精心设计的阅读活动和写作练习,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更重要的是,能够促进其综合素养的全面发展,为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