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体缩小

字体增大
传承非遗文化 以兔灯点亮园本新课程
作者: 洪骋 张园园近日,浦江县虞宅乡中心幼儿园开展了“巧心慧制 点亮非遗之美”兔灯制作活动,将教师专业发展支持培训融于课程建设过程之中,将幼儿园课程建设融于传统优秀文化背景之中。
“花灯是一种古老的中国传统手工艺品,人们把兔子视为吉祥之物,兔子灯则代表着吉祥、幸福和安康。”非遗师傅边介绍传统花灯的由来、寓意,边示范兔子花灯的制作方法。只见非遗师傅熟练地将竹条弯曲成圆,用棉线捆扎成兔子的身体、脑袋、耳朵、尾巴,颇有韧性的竹条在老师傅的手指间显得非常“听话”。
“这个小兔子怎么固定在灯上呀?”“灯带要怎么缠上去呢?”随后,老师们两两结伴,在老师傅的指导下裁竹条、做骨架、糊纸……原本零散的材料转眼间,就变成了一盏盏漂亮“小兔子花灯”。老师们将亲手做的“玉兔”花灯挂在了校园的各个角落,成为了幼儿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兔灯制作是幼儿园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园本培训的一部分。”虞宅乡中心幼儿园园长说,“这次活动不仅让教师学到了非遗文化的精髓,还让他们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同时,要让更多的孩子了解和传承非遗文化。相信在教师们的努力下,非遗文化将在虞宅乡中心幼儿园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下一篇:
小学数学课堂评价语运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