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谈读写结合在小学语文中年级教学中的应用
作者: 杨晓庆摘要:语文是学习其它科学文化知识的基础,是培养学生理解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的基础。所谓小学中年级的读写结合教学指的是阅读与写作的有机结合,以读促写,以写促读,让读写充分结合双向促进,从而有效提升语文教学质量和效率,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素养的提升打好基础。伴随着新时代的到来和新课标改革的不断深入与创新,小学语文中年级读写结合的教学方式务必要与时俱进,顺应时代的步伐,确保教学策略的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语文;中年级;读写结合
一、读写的辩证关系
1.读是写的基础
读是一个多方面吸收的过程,读是写的基础。写的灵感和素材的积累来源于大量的阅读,大量阅读即包含了读的文章数量多,又包含了一篇优秀的文章读的遍数多,以至熟读成诵。小学生阅读的过程可以懂得文章中心的确定、遣词造句的技巧、表达的流畅、前后语境的表达等方法,可以习得文章作者分析事物、观察事物、表情达意的惯用做法,这些方法都可以拿来用在自己的写作中。
2.写是读的精华
写作的过程,事实上是对于所阅读的材料和掌握的技巧消化吸收和灵活运用的过程。当学生在进行了大量的阅读后,积累了一定的写作素材,掌握了写作的方法,就学会了用文字表达思想和感情的动机和行为,写就成了一种必然的结果。小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会借鉴所阅读文章中的词语的运用方法,篇章的结构设计,甚至会有意识地从某一读过的文章中寻求启发和借鉴,潜移默化受到所读文章的影响,因此,基于这个认识,写是读的升华。正如很多人所指出的,读和写的关系是输入和输出的关系。
3.读写应紧密结合
读写结合就是要将读和写有效衔接在一起,不要割裂两者之间的关系。只有读没有写的过程,会让学生的读走向无目的性,学生读的兴趣很难长久保持,读也会失去有效的巩固和检验机会,小学生无法通过写作来体验读的乐趣,会眼高手低。而只有写没有读的过程,会使写陷入盲目性。
二、读写结合在小学中年级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1.提高语文课程教学质量
在小学阶段的中年级语文教学当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是一项重点内容,只有不断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才能让学生更加深入地去认知文章、理解文章。在语文教学中,将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相结合,可以让学生更加熟练地掌握和运用相关的技巧,在阅读时能够带有一定的目的,积累文章当中的高质量内容,并且在写作时将这些内容进行巧妙的应用,进而很大程度上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
2.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很多教师在开展小学中年级的语文教学时,普遍采用单一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枯燥乏味,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也无法进行有效的交流,学生的学习环境十分不良。而且由于传统的应试教育的影响,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过分的注重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消化,看重学生的考试分数,导致学生无形当中承受了非常大的压力。而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能够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调动学生的自主能动性,为学生营造一个欢愉、轻松的教学氛围,使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到语文的教学当中,深入文章去感受到作者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提高小学语文中年级读写结合训练的方法
1.激发学生的读写兴趣
小学阶段中年级的学生现在正处于对世界的探索阶段,是非观是模糊的。他们在上课时比较容易受到外界事物的干扰,注意力不集中,导致课堂效率下降。他们对外界事务是具有求知欲的,同时也充满了好奇心,教师可以利用问答的方式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这种方法可以让学生在有趣的学习中提高写作能力。例如在学习《司马光》这篇课文时中,教师先让学生朗读课文,在经过多次朗读课文后,学生已经对这篇课文非常熟悉了。教师可以以司马光砸完缸以后,缸的主人来了会发生什么?为问题,使学生展开想象,加入自己的观点进行续写,并在课堂上展示,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重视阅读积累
小学阶段的中年级学生如今正处于活泼、好动的阶段。想让他们安静的坐下来去阅读基本是不可能的,所以说寻找合适的阅读素材是至关重要的。可以寻找让学生有一定兴趣的书籍,有兴趣作为基础,学生对于阅读的接受程度就会有很大的提升。当然,教师在选择素材中要以积极向上的态度和有关德育的认识为前提,运用适当的素材来潜移默化的引导学生的生活态度和为人准则。正能量的阅读也会使学生写作受到熏陶,从文字中可以看出学生的情感的表达,语言积累的种种方面。例如《白求恩》,这篇课文的背景是发生在我国的抗日战争时期,教师可以以此作为阅读素材,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到白求恩先生的大无畏精神。当然光有阅读兴趣是不够的,还要有好的阅读习惯。在阅读时坐姿端正是必备的,好的习惯要从一开始培养,好的阅读习惯可以减少不良阅读习惯带来的身体的不适感,比如说眼睛、脊椎的不适。在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遇到好词好句给摘抄下来,在阅读完一篇课文要养成写下自己读后感的习惯。为了可以更好的使这些习惯的养成,教师可以不定时的收集学生的摘抄本,对于表现好的学生给予表扬,这在一定程度上为学生奠定了坚实地基础。
3.组织适当的读写活动
小学阶段中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语言积累,深厚的语言积累可以提高写作能力,二者是相辅相成的。教师如果想要提升学生的读写能力,那么就需要用一些特殊的方法,比如说把一些诗词、文言文等文章转换为作文,例如《拔苗助长》这是中年级的一篇文言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故事的人物性格特征和故事的发展来加以拓展学生的思维,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每个小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具有鲜明的个性,教师要抓住这一特点,开展有趣的课外活动。例如《荷花》这篇课文描写了荷花的样子,写出了荷花之美。为了更好的使学生感受作者对荷花所表达的喜爱之情,教师可组织引导学生去观察真实的荷花,来体会作者的情感,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让学生写一篇对荷花的情感文章。又比如在学习《秋天的雨》的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在秋天的课下空闲时间,组织学生进行课外活动,带领学生去欣赏秋天下雨时地景色,去聆听雨滴落下的声音,并让学生感受秋天的雨和其他三季的雨存在什么差别,让学生加深对这篇课文的理解。
4.提升教师素养,优化读写教学的效果
在小学教学阶段,由于学生自身能力存在一定的限制,所以教师的责任就比较重。教师们不仅要对学生进行知识传授,同时也要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教学引导。因此,在开展读写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们就应该注重丰富自身的素养,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服务,从而有效加强学生的学习效果。
总之,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在今后的语文教学过程当中,读写结合的教学手段必定会成为一种基础的语文教学手段。通过阅读让学生获取相关的知识,在与语言表达相结合的前提之下进行写作,会从整体上提高小学中年级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应当充分的运用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使语文课堂更加具有生命力,以此不断提高语文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纪国祥.读出新意,写出乐趣——谈小学语文的读写教学[J].课程教育研究,2019(46):100-101.
[2]廖昊明.小学语文中年级读写结合训练法实施措施探讨[J].中外交流,2019,26(31):200.
[3]祝永芳.小学语文中年级读写结合训练法实施反思[J].语文课内外,2020(6):373.
[4]代娅芳.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学实践[J].科学咨询,2020,(28):286.
[5]吴月梅.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0,(58):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