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历史课堂提问方式的策略研究
作者: 刘玲摘要:课堂提问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一定的教学需要向学生提出问题的教学手段。课堂提问有助于提升学生在历史课堂中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促进学生的思考与互动,提高其历史学习的认知深度和广度。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因此,历史课堂提问方式的策略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历史课堂提问方式 策略
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从心理学角度看,问题就是能够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并能够使学生主动地建构新知识,运用已有的知识,通过逻辑思维、形象思维、灵感思维等或通过设计实践活动探索完成的任务。课堂提问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一定的教学需要向学生提出问题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有助于提升学生在历史课堂中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促进学生的思考与互动,提高其历史学习的认知深度和广度,从而提高教学质量。然而,传统的提问方式往往局限于教师的“一问一答”模式,这种方式过于单向,容易导致学生处于被动接收信息的状态,难以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此外,还存在提问过于简单或复杂,忽视学生个体差异,导致部分学生感到挫败或倦怠的问题。因此,历史课堂提问方式的策略研究,以便寻找更加有效的提问方式,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提问的态度
历史课堂提问最为重要的是要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问时教师要面带微笑,语言亲和、明白简练、通俗易懂、深入浅出,感情丰富,吸引学生注意力。切忌态度生硬,用期盼与鼓励的目光增强学生的信心,使其思路清晰、回答准确,从而使学生更加喜爱历史老师及历史这门学科。
二、提问的角度
历史课堂提问要注意变换角度,以问引思。对同个一问题,往往会因人而异,一个问题可以从多角度、多侧面提出,但最佳角度只有一个,选准一个角度提问,可以活跃学生思维,减少理解障碍。
三、提问的难度
教学实践证明,没有难度的教学只会削弱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提问的难易适度十分重要,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注意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设计符合学生思维智力特点的问题,并且设计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思维含量,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虽然是将教学内容化作问题,但绝不能简单地按照教材的顺序,一步步地罗列问题,否则只能是解决基础知识的基本途径之一。同时设计的问题也不是越难越好、越偏越好。对于一些难以一下子理解的问题,教师就应由难化易分解成问题组。
四、提问的梯度
教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个过程中有不少难点,需分步骤才能解答清楚,在无梯时架梯,有梯时增加阶梯的密度。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设计问题时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小到大,层层推进,步步深入,避免一个问题就把学生难住。设计的问题也要有一定的思考价值,在教学内容的关键处、矛盾处、对比处提问,抓住疑难点、兴趣点、模糊点提问。这些问题的答案不是望尘莫及的,也不是唾手可得的。它能调动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通过自主思考或合作探究,由对历史的感知认识逐步上升为理性认识,并且这些问题也能够充分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使他们能够由此及彼、融会贯通,自己解决问题。
五、提问的广度
历史课堂提问时问题设置要有时代性,教学时要站在时代的高度解读教材,使学生面对现实社会和生活问题时能够有所借鉴。如讲授部编版历史教材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第3课《美国内战》,提问“美国南北战争对中国有什么启示”,通过探究,使学生认识到民族的独立、国家的统一是国家发展强大的前提,从而树立维护国家统一是每个公民的职责的信念;历史课堂提问时问题设置要有启发性,教育的关键并不仅仅在于让学生了解多少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学习,使学生养成正确的思维能力,从而为学生人格、个性的健康发展和学习能力的挖掘提供坚实的基础。所以,提问一定要能启发学生的思维,要善于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和思考问题,锻炼学生发散性思维。如讲授部编版历史教材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8课夏商周时期的科技与文化时提问“青铜文化魅力何在?”,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会发现青铜文化多方面的魅力;历史课堂提问时问题设置要有拓展性,可以适当对教材进行拓展,例如部编版历史教材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4课夏商西周王朝的更替中关于周幽王仅有这样的描述:“到周幽王时,朝政更趋腐败,内外矛盾激化。”教师可以补充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并提问:你认为烽火戏诸侯的历史真相是什么?历史课堂提问时问题设置要有针对性,精心设计好每个问题,切忌平、淡、浅、直,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的探究,启发学生的思维。设计问题必须选准突破口,切中要点,不能在枝节上拉扯过多,更不能无的放矢。如讲授部编版历史教材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时提出:文成公主入藏的举动为什么受到后世的称颂?学生思考后加深了对“友好往来是民族关系的主流”这一观点的认识。
六、提问的跨度
知识前后是有联系的、相互照应的。通过有跨度的提问使学生整体地、系统地、全面地掌握和巩固知识,形成清晰的思路。问题设计要充分考虑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尽量反映学生对原有知识、教材相关内容、生活经验等因素的认知。问题设计是为了在现有认知的基础上向知识的深层次发展、思考,使学生在解决前一问的基础上去解决后一问。部编版历史教材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古代亚非文明》包含三课内容:分别是《古代埃及》、《古代两河流域》、《古代印度》。本单元时间跨度大,涉及国家和地区很多,并且文明成就零散,没有整合在一个时间段里,空间概念也很狭隘。教师通过整合,有跨度的提问,这些文明都是发源于哪里?使学生形成整体地、系统地、全面地概念,这些文明都发源于适合农业耕作的大河流域,从而使学生感受到人类文明的摇篮俄魅力【2】。
七、提问的密度
设计的问题疏密适当,给学生一定的思维空间,要适应学生的思维规律和心理特点以及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同时要把握好提问后的等候时间,提问要给学生留下充足的思考时间,切记一浪接一浪,狂轰乱炸。
总之,“善教者,必善问”。课堂提问作为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桥梁与催化剂,在历史教学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问题的设计方式也是千变万化,我们在实践中勤于摸索,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焕发出它独有的艺术魅力,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中学历史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注释】
【1】华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中学历史教学》编辑部:《中学历史教学》,2018年,第05期,第18页。
【2】华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中学历史教学》编辑部:《中学历史教学》,2021年,第03期,第4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