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考衔接背景下数学教学与命题的研究
作者: 赵小强摘要:教考衔接改革已然进入到全新阶段,高中数学的教学、命题优化活动“热度”也相应地“水涨船高”。据此,本文将着眼于教考衔接的改革立场,围绕“教考衔接背景下数学教学与命题的研究”一题撰文,通过对教学理念更新、教学方法改进、命题原则遵循以及教学与命题互动关系的研究等路径来实现相关策略的提出,依托案例分析、课堂观摩、文献查阅和实地访谈等方法补充必要的数据、资讯,希望能够为诸位同仁的工作发展带来必要的帮助。
关键词:教考衔接;高中数学;教学;命题
立足于高中阶段的数学教育来看,“教考衔接”可以说是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一项重要组合环节,对于促进学生的多元化数学应用思维而言可谓是意义非凡。合理的教学策略与科学的命题设计之间具有相辅相成、互促互进的能动关系,相应关系的科学认知和精准利用可以从更高层面出发去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运用,同时在这个基础上大幅提升学生们的数学思维层级以及具体问题的解决水准。因此,随着教育改革活动的进一步推进,广大高中数学教师务必要深入研究教考衔接背景下数学教学与命题策略,同时对标于具体的问题和目标制定对应的保障性策略体系。
一、教考衔接背景下数学教学策略
高中数学教师需要依据课程标准与考试大纲来对教学内容进行筛选与整合,并在具体的整合过程中突出重点知识;除此之外,高中数学教师还需要注重知识之间的联系与综合运用,从“融合化教育”的理念出发来实现课堂的外扩型构建;最后,高中数学教师也要有意识地引入数学文化与实际应用案例。讲述数学史上数学家的故事,从更深维度切入去激发学生们的数学学习兴趣。
如对于人教版高中数学高一数学(必修)第一册第三章《函数概念与性质》这一部分的教学设计,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将教学内容延伸到包括“几何函数的表达式推导”以及“函数和几何图像的有机结合”等维度当中,同时可以引入具体的“建筑设计中的几何函数应用”等实际案例去体现出函数模型的应用路径、效果等要素,以此来让学生们真正体会数学的实用性。
另外在具体的教学方法选择中,高中数学教师还需要有意识地采用“问题导向”法,在课堂开始首先向学生提出具有较强启发性的问题,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模式在较大的课题空间赋能下得到相应的提升和强化。
如对于人教版高中数学高一数学(必修)第二册第八章《立体几何的初步认识》这一部分的教学设计,教师可以为学生提出诸如“如何测量教学楼的建筑空间”等问题,进一步引导学生通过构建立体几何模型的方式去构思解决思路和方法,帮助他们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学习相关知识与技能。
二、教考衔接背景下数学命题策略
高中数学教师需要立足于教考衔接的改革立场去设计全新的命题原则,并具体体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要素:首先,科学性原则。命题要准确无误,所考查的知识点、数学概念、定理运用必须准确;其次,合理性原则,试题难度要适中,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教学大纲要求。既要有基础题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公式的掌握;再次,导向性原则。命题要体现数学教学的导向,引导学生进一步注重培养自身的数学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如对于人教版高中数学高一数学(必修)第一册第五章《三角函数》这一部分的命题设计,教师需要真正保证角度制与弧度制的正确使用以及题目中核心数据的合理性,同时更要设立考查学生的知识综合运用能力的中等难度题目以及对标于高档位学生数学发散训练的创新型的数学探究题,并可结合具体的经济类问题来引入对应的三角函数应用题目。
除此之外,高中数学教师也需要对命题形式做出进一步的创新,积极根据课程内容、目标等来创设生活情境、科学情境,并在这个基础上完成开放性试题的能动融入,如果条件满足的话更可以从“融合教育”的立场出发来融入其他学科的关联资讯实现考查活动的联动发展。
如对于人教版高中数学高一数学(必修)第二册第九章《统计》这一部分的命题设计,教师可以代入以“体育赛事中的数据统计”为核心情境的题目,重点考查学生们对于数据的动态整合和多元图表表达能力;还可以以“物理实验中的数据处理”为背景去同步考查学生们的函数拟合等领域的数学方法应用素质;等等。
三、教学与命题的互动策略
高中数学教师需要体现出“以考促教”的理念,深入、全面地分析考试结果,认真解读学生在历次考试中的综合成绩以及具体的答题情况,真正找出学生在知识掌握、思维能力等方面的薄弱环节。与此同时,高中数学教师还需要彰显出“以教导考”的理念,在课堂教学活动当中注重知识的深度与广度挖掘,有意识、有步骤地将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以及拓展性知识通过命题形式体现出来。
如对于人教版高中数学高一数学(必修)第一册第三章《函数概念与性质》这一部分的教学反馈设计,倘若发现有不少的学生在函数应用题方面出现较为严重的失分问题,那么教师就要进一步反思在具体课程的教学活动中是否缺乏实际应用案例的深入讲解与练习,并在后续的整合巩固中做出靶向补充;又比如教师在教学中完成了基础函数数理的证明方法教学,那么在后续的专项考查设计中就要提高对应题目的“出镜率”,以此来让学生选择或补充证明步骤;等等。
结束语:
总而言之,“教考衔接”背景下的高中数学教学、命题是一项宏大的课题,广大高中数学教师应当开展能动的探索活动,依托于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以及遵循科学的命题原则、创新命题形式等方式来引导学生开展多维化的数学学习、应用活动,同时有机促进教学与命题的良性互动、能动互补,以此来真正适应不断变化的高中数学教育教学环境。
参考文献:
[1]唐培文. 新高考背景下的高中数学教学[J]. 中学教学参考,2024(23):22-24.
[2]刘海林. 新高考下高中数学命题特点及教学策略探究[C]//教育发展实践研究论坛论文集. 202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