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与探索

作者: 贾俊伟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安全问题日益受到社会关注。为了培养具备食品质量与安全意识的未来人才,许多高校开设了《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课程。然而,传统的专业课程教学存在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素质的问题,难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因此,将思政教育融入课程中,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和社会责任感,成为当前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本文从课程思政的背景与意义、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创新、实践教学加强以及评价体系构建等方面,探讨《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关键词食品安全;质量控制;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人才培养

一、引言

食品安全已成为从食品原料生产、加工到流通整个食品供应链中的一个关键因素。食品安全问题是当前全球所面临的共同挑战,是国内外普遍关注的热门话题。为了应对这一挑战,培养具备食品质量与安全意识的专业人才显得尤为重要。然而,传统的《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课程教学存在诸多问题,如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素质等,难以满足社会对食品安全人才的需求。因此,本文将从课程思政视角出发,探讨该课程的教学改革实践与探索。

二、课程思政的背景与意义

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频发,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这些事件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健康,也对食品行业的信誉造成了严重影响。因此,在食品专业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和社会责任感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课程思政,可以引导学生正确看待食品质量与安全问题,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为未来从事食品行业工作打下良好的道德基础。

在课程中引入道德素质培养内容,让学生了解职业道德的重要性,培养他们诚信、守信的职业道德品质。作为未来的食品行业技术、研发和经营管理人员,学生需要始终将食品安全责任铭记于心,确保所从事工作的安全。

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让学生了解食品安全对社会的影响,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学生应认识到,食品安全关系到每个公民的生命健康,关系到国计民生,因此需要牢固树立起食品安全责任意识,为国家的安全、人们的健康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贡献。

三、课程思政视角下教学内容的优化

为了实现培养社会责任感、法治意识、创新能力和国际视野的食品安全人才的目标,需要优化《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教学内容。

介绍食品质量安全的基本概念、影响因素、控制措施等。学生应掌握食品质量与安全的基础知识,了解食品从原料生产、加工到流通整个供应链中的安全与质量问题及控制技术和措施。

通过实验、案例分析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学生应通过实践操作,掌握现代食品企业在原料生产、加工到流通整个供应链中的安全问题以及控制技术和措施,具备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的能力。

强调食品安全伦理道德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学生应树立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践行知行结合的理念,将食品安全责任意识落实到实际工作中。

四、课程思政视角下教学方法的创新

通过分析真实的食品安全案例,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案例教学可以使学生直观地了解食品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影响因素和防控措施,提高他们的警觉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采用小组讨论、提问等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互动式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通过实验、模拟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实践教学可以让学生亲身体验食品质量与安全问题的解决过程,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引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培养其创新思维和科研能力。研究式教学可以鼓励学生进行探索性研究,培养他们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加强实践教学,提升综合能力

通过引入实践项目,让学生亲身参与食品质量与安全问题的解决过程。实践项目可以使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与企业合作,让学生参观企业生产现场,了解企业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运作和要求。校企合作可以让学生了解食品行业的实际情况,增强他们对食品质量与安全问题的认识和理解。建立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实习基地可以让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积累经验,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六、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全面评价学习效果

通过线上任务的完成、课室讨论、课程作业与调研报告等形式,进行阶段性评价。阶段性评价可以针对学生的“德、能、勤、绩”等方面的表现进行考校,考核由学生自评、组内互评、组间互评以及教师评价等组成。

通过期末考试,进行终结性评价。终结性评价可以考查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在专业课程的考核过程中,要注重对思政元素的考核。可以加大课外作业和课程实践所占的比重,在课外作业和课程实践中增加课程思政的成分。在试卷中,可以加入反映课程思政目标的考题,如“某企业为了提高产品的使用性能,非法添加过量的添加剂,如果你是该企业员工,你应该怎么做?”等。

七、课程思政视角下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

采用案例教学、互动式教学、实践教学和研究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践操作和研究性学习等方式,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程知识。

通过引入实践项目、校企合作和建立实习基地等方式,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让学生亲身参与食品质量与安全问题的解决过程,了解企业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运作和要求,增强他们对食品质量与安全问题的认识和理解。

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通过线上任务的完成、课室讨论、课程作业与调研报告等形式进行阶段性评价,通过期末考试进行终结性评价。同时,增加思政元素考核占比,注重对学生道德素质和社会责任感的考核。

八、总结与展望

将思政教育融入《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课程中,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还可以培养他们的道德素质和社会责任感。通过案例教学、小组讨论、实践操作和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等方式,可以有效地将思政教育融入课程中,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然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仍面临一些挑战,如如何更好地将思政元素与专业知识相结合、如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等。因此,我们需要继续探索和实践,不断完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为培养具备食品质量与安全意识的未来人才做出更大的贡献。

在未来的教学中,我们将继续优化课程结构,创新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教学,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同时,我们也将积极与企业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实习岗位,培养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将取得更加显著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