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的实践研究
作者: 常福玲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知识点相互关联,很多旧知识可以启发学生学习新的知识,可以使得学生能够形成相关思维框架,教师可以对同一单元的内容全面把握,有目的的制定教学任务。编制单元教学目标,组织小组合作,优化学生合作目标,使得教学方法结构化,全面落实教学目标。
一、编制单元教学目标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课程标准,编制单元教学目标,在编制单元教学目标的过程中,结合本单元内容全面考虑,科学、合理地制定教学目标。首先应该对本单元所有教学内容有一个全面地掌握和了解,对于本单元所用课时,要进行一定程度的任务分配,具体分配到每一课时的教学目标任务。然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学目标为指引开展教学。
比如,教师在教学“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的时候,首先,要对本单元所讲内容进行全面的把握和了解,然后根据本单元的内容设置总目标:让学生认识和了解分数的意义,把握分数的应用,扩充对分数的认知,提升学生对分数的了解,全面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共用十个课时完成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并且要将十课时具体分配到每一节课中,比如将“分数的概念和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等作为一节课的教学内容,而“求一个分数是另一个分数的几分之几”,作为第二节课的教学内容,关于“真分数与假分数”,“分数和小数的互相转化”等教学内容,可以作为第三节课的教学内容等等,以此类推,让学生能够循序渐进地将分数的知识全面理解和把握。
二、组织小组合作,优化学生学习行为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组织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能够使得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对自己没有把握的知识能够进一步的了解和认知,对于自己擅长的知识可以为其他学生进行讲解,加深知识点的全面理解和掌握,因此能够有利于优化学生学习行为。
例如,在“轴对称图形”一课的教学中,首先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生活中常见的轴对称图形,比如蝴蝶、黑板、篮球等,然后引导学生对这些轴对称图形进行观察,发现这些图形共有的结构特点,由此引出轴对称图形的概念。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学习,让学生在组内动手绘制轴对称图形,加深轴对称图形的印象。学生通过互相交流,发现有的图形只有一条对称轴,而有的图形可以有多条对称轴。通过小组交流和互动,学生能够全面地把握本节课的知识点,并且能够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小组合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方法结构化,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当代教育理念已经越来越提倡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鉴于此,结合相关教材和课程标准,为学生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使得教学方式结构化,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例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因材施教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学,有些学生性格特点比较活泼,教师可以对这些活泼的学生布置一些充满想象力的教育目标,例如图表类、速算类等需要开动脑筋才能够完成的一些教学目标,防止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于题目太简单,感觉“吃不饱”,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而对于一些数学基础比较差的学生,可以让学生从比较简单的知识入手,循序渐进地把握教学内容,不断挖掘学生的潜能,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就感。在此过程中,教师还要针对学生的学习进度不断调整教学方法.通过多样化教学手段,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多元化教学方式可以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点的理解和把握,可以让知识点相互形成联系,促使学生能够全面把握知识结构。通过教学方法结构化,组织小组合作,编制单元教学目标等方式,让学生形成整体思路,进一步使得教学目标圆满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