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研究

作者: 陈彩丽

前言:阅读作为语文学科获取知识的有效途径,教师应该重视语文学科的阅读教学,积极开展小学低年级的阅读课堂,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知识,强化阅读能力。结合新课标的教学要求,为其建立创新型阅读学习模式,以此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完成核心素养的培养。

一、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要求

小学低年级的语文阅读教学,应该坚持新课标的三大原则——发挥学生主体性优势,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和培养核心素养。通过利用创新型教学方法,积极推动阅读课堂模式的革新,实现积极活跃课堂模式的建立,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有效引导学生自主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中,完成生字词的认识,理解课文内容,明悟课文中蕴含的道理,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1]。以此激发其对阅读学习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学习习惯,能够喜欢阅读和热爱阅读,贯彻核心素养培养的目标。

二、基于新课标开展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方式

(一)注重兴趣引导学生参与课堂阅读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对于各种生字词的认识不足,阅读能力相对较差,不能够充分将精力集中到阅读学习中。教师开展语文阅读课堂时,需要重视兴趣教学法的融入,发挥其主体性优势,以兴趣引导的方式,驱使其积极参与到课堂中,完成阅读学习。以此积累更多的语文知识,认识各种生字词,提升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例如,引导学生阅读《影子》课文时,教师为其设立“大家觉得影子是什么,影子为什么会出现”的问题情景,激发其对事物的探究兴趣,深入学习课文内容,并积极观察生活中影子出现的场景。以此认识“影”“狗”和“它”等生字词,理解影子为什么跟随着每个人,学会观察光与影的关系。进而完成高质量的教学工作,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学习兴趣,掌握知识的同时,锻炼阅读能力,强化各项基本能力,培养语文核心素养。

(二)设立阅读学习任务驱使学生学习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对于课文的约定学习缺乏强有力的推动力,不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的学习中,使得阅读教学的效率相对较慢。教师针对其实际情况,应该结合学习任务群的教学思想,为学生设立阅读学习的任务,引导其积极参与课堂阅读,完成针对性的阅读任务。以此掌握更多的知识,强化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增强知识基础[2]

例如,开展《青蛙写诗》的课文阅读教学时,教师为学生设计完成“‘淅沥沥’和‘沙啦啦’描写的是什么场景”“课文中分别是什么当了青蛙的句号、逗号和省略号”和“青蛙写了一首什么样的诗”三个问题的学习任务,引导其对课文进行阅读学习。认识“淅”和“沥”等生字词,感受到课文中蕴含的童趣,激发对阅读学习的兴趣,以此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锻炼学生思维能力和阅读能力,完成核心素养的培养。

(三)课堂结合游戏活动强化教学效率

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精力充沛的特点,利用课堂游戏化的思维,引导其参与到丰富多彩的课堂阅读中,对课文进行深入阅读学习。以游戏的方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放松身心的同时,完成阅读课文的目标,锻炼各项基本能力,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以此落实新课标的要求,促使其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实现个性化教学。

例如,教师开展《明天要远足》的课文阅读时,组织学生参与课堂表演游戏活动,结合课文内容,复现课文情景。以想象大海、白云等景物,表演课文中主人公对“明天”到来的期盼,充分感受主人公的心理活动,完成课文的阅读学习,进行游戏活动。以此加深对课文的印象,理解多次出现的“翻过来”“翻过去”展现的情景,快速且深入理解课文,掌握“翻”和“柔”等生字词,有效锻炼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强化阅读能力。

(四)积极运用读写结合思想开展教学

课堂中教师可以运用读写结合思想,为学生构建读写结合的阅读课堂,引导其完成阅读学习的同时,进行写作训练。以阅读学习结合写作的方式,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发挥其主体性优势,实现课堂教学的综合性,为其提供良好的阅读学习体验。进而锻炼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强化表达能力,提升多知识的掌握,有效培养语文核心素养。

例如,教师依据《乌鸦喝水》的课文阅读,为学生设立“乌鸦是怎么样喝到水的,你可以复现乌鸦喝水的场景吗”的课堂主题,引导其积极完成课文的阅读学习。以此深刻认识“瓶子里的水不多,瓶口又小,乌鸦喝不着水”的情景,进行模拟写作训练,让其模范课文进行短文写作。有效掌握课文中表达对乌鸦聪明智慧的赞叹,提升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

总结:综上所述,基于新课标要求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教师应该注重兴趣引导,设立阅读学习任务,结合课堂游戏化和读写结合思想,为学生构建多元化、创新型课堂模式。建立高效的课堂形式,使得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掌握知识的同时,提升各项基本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