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课堂如何提高小学生数学学习力

作者: 韦花调

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力是指小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形成和发展的以理解力为核心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数学课堂教学,是提高小学生数学学习力的重要途径。

一、创建自主学习环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动力

创建自主课堂,真正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把“玩”的权利还给学生,把“做”的任务派给学生,把“说”的机会让给学生,把“创”的使命留给学生。将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推向自主探索获得知识的舞台,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索欲望。“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自主、合作、探索性的学习都是在问题情境前提之下的学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创设生动活泼、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愤悱状态下探究,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主动探索的欲望,使学生的智力活动达到最佳状态并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2.合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教学中教师合理整合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将各种信息资源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在形象生动的情景中经历探究过程获得自我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之转化为学习的激情。

3.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鼓励学生质疑和创新。学生是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是课堂学习中的主人,在课堂教学中,如果学生的主动参与性越明显,课堂教学效率就越高。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励学生自主学习,勤思多问,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良好学习习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二、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开发学生发现数学问题的潜能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学生的积极思维往往是从疑问开始的。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启发与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是开发学生发现数学问题的潜能的有效途径。

1.激励学生乐于质疑,敢于发现问题。教师要善待学生提出的问题,要善待提出问题的学生,对学生的提问、质疑要给予鼓励与表扬,给他一片掌声,或是一个微笑、一个赞许的眼神,都能让学生体验到“提问”成功的乐趣。只有学生爱质疑,才会善于发现问题,其提问的价值才越来越大。

2.启发学生多思善疑,勤于发现问题。在数学教学过程中,给学生留点时间,让学生思考;留点空间,让学生质疑,让学生通过认真思考后提出更高层次的问题;把质当成是学生的作业,启发学生在探究每一个新知的过程中,都要针对这个知识点,加以反思与质疑,鼓励学生敢于追问,勤于发现问题,有一种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

3.引导学生找质疑“着眼点”,善于发现问题数学课堂教学中,在知识重点和难点处,学生的疑惑往往也比较多,教师有意识地在重点、难点处、关键处引导学生思考、质疑,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对数学新概念无法理解,对数学计算公式推导感到惊奇,对问题解决方法众说纷纭等出现认知冲突时,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对他人的意见敢于质疑。从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三、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提高学生数学创造力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创设一切有利自主探究的条件,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数学创造力及领悟力。

1.亲历数学知识建构的探究过程,发展数学创新思维能力

建构主义学习原理强调知识不是外在给予的,学习不是知识简单的、由外到内的知识传递,不是复制、复印的过程,而是学习者主动建构自己知识经验的过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选择适当的切人口,为学生提供有价值的研究材料,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已有知识和经验,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去自主探究数学知识,亲历数学知识建构的过程,从中体会数学思想和方法,逐步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应用意识和逻辑推理能力。

2.引导自主探究,提高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有人说,数学课就是用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课堂。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一些开放性、较强的挑战性的综合实践性问题。学生在情境与情感的体验中思考问题,在自主探究过程中逐渐形成研究习惯,提高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四、组织学生合作讨论,提升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

“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能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合作讨论交流中,学生积极的思维能使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

1.引导学生合作讨论,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在自主课堂活动中,离不开学生的合作讨论。教师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认知规律、并结合数学教学内容,巧妙地把“讨论”引人课堂,通过合作,学生在组内敢问敢说,学生不同角度,顺着不同方向,选择不同方法,对同一问题从多方位、多层次、多侧面地去思考,大家相互启发,打破定势思维和诱导学生转化思维角度,从而迅速地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能力,提高思维的灵活性。

2.小组合作学习交流,碰撞思维,提高思维的创造性。学生在自主课堂活动中,通过小组合作探索、交流分享,形成倾听、质疑、说服、推广、豁然开朗的学习氛围,学生能摆脱原有知识的羁绊和思维定势的禁锢,把头脑中已有的知识信息重新组合,激发学生独创性地发现新问题,主动提出自己与众不同的见解,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思维的创造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五、精心设计操作活动,发展学生的数学抽象概括能力

“活动是认识的源泉,智慧是从动作开始的”。小学生学习数学是与具体实践活动分不开的,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逐步过渡的价段。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遵循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加强操作活动,让学生自己在操作活动中发现、探索、总结、应用,改变“耳听口说”的简单学习模式。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而且可以发展学生的数学抽象概括能力。

总之,创建自主合作探究的数学课堂教学,可以全方位地提高小学生数学学习力。